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303590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9
《新闻不是生活的全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闻不是生活的全部新闻不是生活的全部在开始这个题目前,不妨想想人类的历史。你一定会轻而易举地想到许多黑暗的场景:冲突、流血、暴动、自杀,甚至屠杀公平理所当然,不公正的事却长久萦绕于心,时而让你寝食难安。难怪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先生当年会这样感慨:所谓人类历史,不过是一个写满人性坏话的记事本。而事实上,这世界不只有血流成河,不只有征战杀戮。无论世事怎样变迁,阳光依旧在温暖我们的身骨,草木应季生长,人们生儿育女。 那么新闻呢?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新闻一样在不断说着人性的坏话:某位官员腐败了;某地又发生了屠杀婴幼儿的惨案,而此前其
2、他地方的相同罪恶早已令人发指;某地有人自杀了,而且是几连跳;某地有人自焚了,有人推倒他家的房屋;某地有人在政府门前集体.L.下跪了,为了解决问题;某人遭遇了巨大的不公正,而你对此无能为力 天天都有这样的新闻,你难免会心生绝望:这世界,我所处的时代就是这样的吗?当然,这样的绝望时间通常不会很长,常常转瞬即逝,至少我是这样。因为我知道,新闻不是生活的全部,而且新闻是免不了要说人性的坏话的。就像我们现在通常说的要在生活中维权,不要在维权中生活,那好,也不要活在新闻里。 实际上,这关系到一个媒介素养的问题。所谓媒介素养,说到底就是受众
3、接受、解读媒介信息的一种能力。 就个人而言,如果能积极独立地思考,通常都不会天真地以为新闻里的坏人坏事就是我们的生活全部,并由此得出形势一片大坏的结论,正如当年形式一片大好的宣传,不能遮蔽现实的困境一样。就新闻事件本身而言,好也罢,坏也罢,都只是对生活的取景,对现实的断章取义。 我们应该具有的媒介素养是,负面新闻并不构成对其工作的全盘否定,更不意味着媒体包藏恶意。一个人在生活上有洁癖,人们多会同情之理解之,毕竟,那也算是个人自治的一部分,其他人无权干涉;但如果带着洁癖去看新闻,去搞管理,难免脱离实际,而且显得公私不分。生活不是
4、童话,童话里也有大灰狼。必须承认的是,媒体报道说人性坏话的新闻,除了商业上的考虑,还因为媒体肩负了一种责任,即社会需要通过它了解社会运行是否正常。 最近自杀案与恶性杀人事件频繁出现,人们在讨论一个问题,即媒体报道是否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方面,有些媒体着实需要省思。在过去的报道中,我的确看到许多媒体总是不厌其烦地描述杀人过程与杀人现场,惟恐读者不能身临其境。另一方面,过度批评媒体的负面报道,难免有苛责之嫌。 作为平衡,其实重要的是改变受众的观念:一方面,需要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媒体报道远处的一场火灾,你却因此烧毁自家的房屋,不
5、理智的显然不是媒体,是纵火者;另一方面,全社会更要直面已然发生的不幸事件,以求彻底改造,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幼儿园不安全,要加强保安,更要消除深层次原因;有人自杀了,更要查找究竟是什么导致其走上绝路。更严重的是,如果一个工厂接二连三发生跳楼事件,这已经不是个体的绝望,而是集体性的绝望。 一个理性的社会,应该给那些潜在的自杀者以继续活下去的希望,而不是前仆后继的勇气。说一个人以死唤醒社会,实在是轻贱了人的生命,因为谁都应该好好活着;如果这种死不能让社会了解背后更真实的原因,而停留于指责是媒体起了坏作用,并大加讨伐,实在是用错
6、了力。 因为这些事情的发生,最近许多人都在讨论维特效应。据说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发表后,造成了极大的轰动,不但使歌德名声在欧洲大噪,而且在整个欧洲引发了模仿维特自杀的风潮。说风潮,显然言过其实。事实上,《少年维特之烦恼》也让很多人活了下来,消解了内心的忧愁,其中包括歌德本人。 (编者注:熊培云,新闻工作者。《南风窗》、《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南方周末》、《东方早报》专栏作家及社论作者。) [编辑提点]郑文龙 新闻作为传播其受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记录社会、反映时代的重要事实的一种文体,其本身就自觉不自觉地蕴涵着
7、转播者的寓意与心绪。曾经一度,新闻成为政治宣传的工具,而在公共舆论日益开放的今日,部分新闻又追随着商业化浪潮汹涌澎湃地汇注于人性的低洼之处。为迎合人性中最原始的猎奇心理与窥探私人生活的欲望,它将人们的视线定格于正常道德与理性生活的水平线以下,以种种阴暗画面呈现在公众面前。而优秀的新闻人与观众所做的正是从阴暗的负面中发掘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积聚起改变世界的正能量。如此,才是新闻对于生活的最高价值与意义所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