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285510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9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研究进展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研究进展论文张胜利,韩一生,杨欣建【关键词】置换术【关键词】脱位,髋关节;置换术0引言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dislocationofthehip,CDH)是儿童时期原因不明的先天性髋关节疾病,其发病率在欧美约1‰,国内约为0.5‰~2‰.而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或髋臼发育不良多为儿童时期诊断遗漏、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或儿童时期髋关节其他疾病如:LeggCarlvePerthes病、股骨头骨骺滑脱等的自然转归而发展所致.至成年阶段,其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多已相当严重.随着人工全髋关节的材料、工艺、假体设计及手术技术的日益完善和成熟,人工全髋关
2、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已成为其重要的治疗选择之一,现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1CDH的分型及手术适应证1.1CDH的分型有关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分型主要有以下4种分类方法:①Croann针及螺钉的固定效果好,但Rodriguez等[6]通过对这几种固定方式的回顾性比较研究后认为,采用骨栓、拉力螺钉、Steinmann针或压配式植骨固定方法与骨愈合率的高低无关.普遍认为采用自体骨移植修补髋臼缺损的效果优于异体骨移植,且认为应用植骨来覆盖髋臼杯的面积应低于髋臼杯面积的30%~40%[7].但Morsi等[7]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采用自体或异体植骨后,或应用或不应
3、用骨水泥固定髋臼杯,两者的植骨效果均无明显差别,建议采用自体或异体植骨修复髋臼缺损后,应用非骨水泥的压配式方法固定髋臼杯.如果应用异体骨移植来覆盖髋臼杯的面积达到或超过40%,采用骨水泥来固定髋臼,应是明智的选择.但是,试图利用骨水泥来填补髋臼缺损的做法应该避免,因为这样虽然可取得较好的近期效果,但长期髋臼无菌性松动的发生率也增高.对于髋臼内壁骨质缺损或呈纸样菲薄,人为造成髋臼内壁非移位的有限骨折,自体股骨头植骨后应用骨水泥固定人工髋臼的方法,经平均5.5a随访取得满意的结果.另一种用来加强髋臼的方法为应用髋臼加强型网杯(acetabularreinforcementrings),其类型有
4、早期的Muller型和最近的Ganz型,两者的基本原理相似,即利用切除的股骨头颈自体植骨后,利用骨水泥将金属性网杯和高分子聚氯乙烯臼杯连为一体,来达到重建髋臼的目的,认为既可防止植骨的吸收,又可阻止高分子聚氯乙烯臼杯的移位和松动[8].2.3高位髋臼在治疗CDH手术中,髋臼位置的任何改变均可导致髋关节生物力学的明显改变,髋臼位置越靠内、靠前和靠下,通过髋臼的应力越小;越靠外、靠上和靠后,则通过髋臼的应力越大.关于高位髋臼与术后假体松动率的关系,临床随访研究的结果有较大差别:Rossuti等[9]的随访结果表明,髋臼上移的高度与术后假体松动率无关,建议在无法将髋臼安置于真臼位置时,可将臼杯高
5、置,但不能靠外.Pagnano在对116例CDH应用骨水泥的Charley全髋关节置换术平均14a的随访结果表明:髋臼杯位置既是无外移,但如果高于正常髋臼15mm以上,均可导致髋臼和股骨假体的松动率和翻修率明显增高.2.4股骨的问题总的来说,在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DH中,有关股骨重建方面的问题所产生的争议较髋臼重建方面少.股骨重建时所面临的困难主要由于股骨的发育不良及股骨近端的解剖畸形所致,或由于以前所施行的经转子或转子下截骨手术所致.由于股骨骨髓腔常较窄小、较直,常需选用柄部较小、短而直的假体,由于假体最终应插入至股骨干,而不是仅仅通过股骨干骺端,故手术应小心操作,避免穿透股骨或致股
6、骨干的骨折.如果股骨骨髓腔过于狭窄,可于股骨干近端8~10cm范围内将股骨干前后劈裂,假体置入后在劈裂的空隙内植骨,并在进行股骨大转子的重新附丽时,用拉力螺钉同时进行固定.对于Ⅰ,Ⅱ,Ⅲ型CDH,应用较小型号的常规股骨假体即能满足需要;但对于Ⅳ型,由于截骨处常无股骨距,且股骨近端内侧也无明显内曲角度,故常需特殊设计的较直、窄小及有限内曲柄部的股骨假体.如果股骨颈的前倾角度大于40°,常需同时进行股骨的旋转截骨术[10].在CDH,尤其是高位的CDH治疗中,如果将股骨头安置在真臼的位置,常需同时进行股骨的缩短,以免导致坐骨神经的损伤;既是股骨本身的长度缩短,但仍可达到肢体延长的目的.一般来说
7、,肢体的延长长度不能超过4cm,否则可明显增加坐骨神经损伤的危险.Garvin等[11]建议为降低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术中肢体延长应限制在2cm内;Leentincongenitaldislocationanddysplasiaofthehip[J].JBoneJointSurgAm,1979;61A:15-23.[2]HartofilakidisG,StamosK,.freelent,1996;78A:683-69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