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群体极化现象

网络群体极化现象

ID:25276807

大小:1.10 M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1-19

网络群体极化现象_第1页
网络群体极化现象_第2页
网络群体极化现象_第3页
网络群体极化现象_第4页
网络群体极化现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主讲:宋嘉溪网络群体极化现象一、“网络群体极化”的缘起二、网络群体化现象的原因及生成机制三、从网络群体极化到多数人的暴政目录四、网络群体极化的预防机制一、“网络群体极化”的缘起缘起“群体极化”经典定义,是芝加哥大学法学教授桑斯坦(CassSunstein)从十几个国家的实证研究中总结提出的:“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同时他还指出互联网中群体极化现象更容易发生,极化程度也高于现实世界。1961年詹姆斯·斯通(JamesStone)在验证群体决策时发现:“如果一开始群体

2、内成员的意见比较保守的话,经过群体的讨论后,决策就会变得更加保守;相反,如果个人意见趋向于冒险的话,那么讨论后的群体决策就会更趋向于冒险.这种现象被称为‘群体极化现象’”法国学者塞奇·莫斯科维奇对群体极化现象进行过深刻的研究,他在其著作《群氓的时代》里详细地论述了群体极化是如何发生作用的。他认为,当个人聚集到一起时,一个群体就诞生了。他们混杂、融合、聚变,获得一种公有的、窒息自我的本能。他们屈从于集体的意志,而他们自己的意志则默默无闻。法国学者勒庞也认为,群体经常失去方向感,表现为一种纯粹的无意识形态。当群体无意识在更大范围内

3、积聚起来的时候,结果便是疯狂,这是一种可能导致革命、战争或类似事件的精神瘟疫。你不仅仅处在这样的运动中——你就是运动本身。例如在没有网络的年代,那些细思极恐的群体极化现象:1、德国纳粹残忍杀害犹太人。2、抗金英雄袁崇焕被凌迟3543刀。……以及每次爆发疫情行情火爆的板蓝根和水深火热的朝鲜人民以及每次爆发疫情行情火爆的板蓝根和水深火热的朝鲜人民二、网络群体化现象的原因及生成机制有人知道“钱云会”么钱云会(1957.10.13-2010.12.25),浙江乐清蒲岐镇寨桥村人。2005年当选村主任后,因土地纠纷问题带领村民上访。在5

4、年的上访过程中,先后3次被投入看守所。2010年12月25日上午9时,被工程车撞死。有网友爆料,钱云会是被“有些人故意害死的”,乐清市公安局在随后的发布会上称,这是一起交通肇事事故,钱云会当时撑一把雨伞从右侧向左侧横穿马路,工程车紧急刹车但仍与死者发生碰撞,造成钱云会当场死亡。钱云会事件概述2010年12月25日钱云会被撞死;12月25日夜间乐清市公安部门发布通稿,将钱云会的死因认定为交通意外事故;12月27日乐清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当地有关部门坚持“这是一起普通的交通肇事”,但与此同时,网络上却流传钱云会是被5人按住由车碾压造

5、成死亡;12月28日温州市委要求迅速查清上访村长被碾死事件真相;12月29日警方排除钱云会遭谋杀可能,认定系交通肇事案;12月30日在钱云会案调查结果广受质疑的时候,微博上由网友王小山策划而成的公民观察团也来到乐清市进行实地调查,调查结果被暂认定为交通事故;2011年1月4日钱云会案肇事司机被正式逮捕;1月14日钱云会案结束侦查,最后确定为交通肇事案;1月20日钱云会家属接受交通肇事认定获得赔款105万元;2月1日钱云会案开庭,司机被诉交通肇事罪。问题在于,和每一次掀起轩然大波的网络事件一样,无论官方对于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调查

6、过程的公示怎样,网民们所呈现的都是另一番场景:充满了不信与质疑。触及社会情绪“引爆点”,引发网民大量关注传统媒体介入报道,将议题关注引向高潮群体意见趋于高度统一,出现网络群体极化现象。事件特点并非网络上的所有议题都会形成网络极化现象,只有当事件的某个方面触及社会情绪的“引爆点”,例如挑战社会传统道德、民族主义情绪或者仇富心理等,才会引起网民的大量关注与热议。此时若群体意见高度统一,则有可能引发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究其原因群体认同心理:当人们社会现实中的某些态度、信仰、感受等感到不确定时,人们往往会感到不适应甚至是恐慌。在产生这种

7、不适感的同时,人们通过加入或者形成群体来降低这种对周围环境的不确定的感受。所以,人们为了获得归属和他人的认同,减少孤立感,在言行和情绪上都在保持和整体的一致性,形成一股“沉默的螺旋”。选择性接触心理:在“钱云会事件”中,网民们对乐清市当地政府的种种不满得不到发泄,联想到社会中其他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和权利的严重失衡,感受到强权社会下的无力感和受胁迫感,人们急需要将这种情感隔离,这种隔离其实隐藏着更深刻的一种发泄,即对于官方信息的视而不见、对于自我意见的表达和肯定,在网络上形成了偏执的一派。群体极化现象的成因由于环境和场域的不同,网

8、络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除了与传统的理论有关外,还与其自身特性有关。首先,网络把关人的缺失和其自身的匿名性最后,起作用的还有协同过滤机制。其次,网络媒体的“小众化”趋势。三、从网络群体极化到“多数人的暴政”网络群体极化并非一件绝对的坏事,它所带来的积极效应不应该被忽视。桑斯坦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