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极化现象上课讲义.doc

群体极化现象上课讲义.doc

ID:57164879

大小:3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8-05

群体极化现象上课讲义.doc_第1页
群体极化现象上课讲义.doc_第2页
群体极化现象上课讲义.doc_第3页
群体极化现象上课讲义.doc_第4页
群体极化现象上课讲义.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群体极化现象上课讲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群体极化现象TheGroupPolarizationPhenomenonMyers,D.G.,&Lamm,H.PsychologicalBulletin,(1976)83(4),p602-627【緣起】作者利用西洋棋測驗所引出的觀念,希望讀者為文中的棋士作決定,若採用較冒險的方式才有較大的勝算,發現經由討論後,團體決策反而較未經討論前的平均決策更為冒險性,而且其程度超過任何一個人的冒險性。經過討論的效果使平均數往risky的方向移動,這現象稱為riskyshift。不過在之後的研究更進一步指出,若團體中原先的傾向是謹慎的,則經討論後的決議

2、會更謹慎;同理,若團體中原先的傾向是risky的,則經討論後的決議會更risky,這就是作者所指出的:團體極化假定---平均團體後(postgroup)反應,會與團體前(pregroup)反應同方向,但更為極端的形式表現出來。本文以一個小測驗開頭,測試一般觀念中,團體決策會較個人決策保守,不過這只是本文中所陳述的一半觀念而已,經討論後的團體決策也會較個人決策積極(Risky),這就是本文題目的來由---極化(Polarization)。文中探討團體討論七大影嚮,再以三大理論解釋之,最後是以整合以上觀點,並對以後學者作建議。【內容大意】Ja

3、mesStoner(1961)首先提出此一論點:一個人在經過與群體討論後所作的決定,往往是比討論前更為冒險的決定,所以稱之為風險移轉(riskyshift)。然而,Nordhoy(1962)則認為,有些決策在討論後更明顯的趨向保守謹慎,故稱之為謹慎移轉(cautiousshift)。不論是風險移轉或謹慎移轉,後來在群體決策的研究領域中都統稱為群體極化現象。本文主要探討極化(Polarization)現象。首先探討團體討論七大影嚮,再以三大理論解釋之,最後是以整合以上觀點,並對以後學者作建議。(一)七大影嚮原因:1.態度態度與所處的社會和其

4、生活的兩難(dilemma)有關,會造成相似的極化效果。2.陪審團的判決在一些比較無關緊要的案件,陪審團較會作出寬大的判決,但在一些罪刑重大的案件上,陪審團反而會作出較嚴厲的處分,不過致於什麼是寬大或什麼是嚴峻,在心理上並無所謂的中立點的定義。至於說經由團體討論後,是否會使結論往極端的方向走,在美國三級的審判制度中,關於公民權的判決,在集體決策後,反而趨於較公平。學者在這裡又更深入的指出,在所謂深思熟慮的過程,其實大家心中早有了定見,而透過團體中理性的說服,社會壓力,及個人心理機制的運作,才使個人意見暴露在團體討論中。3.道德性的決定有經

5、討論的結果會較趨向一般的道德規範,由其是一些已成為公認的項目上,不過重罪犯在經過討論後,反而更加地偏好違法的行為,還好利他行為也會因互動後而有所增進。在這裡作者指出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慷慨雖是一般所公認好的行為,但在要求學生捐助時,在討論後反而更小氣了,但在討論用學生基金的動用時,反而非常大方,這現象值得深思一下,那麼公共工程中官員浪費公帑的現象可以得到解釋了。4.判斷在原先極化程度已經夠強時,所產生的共識就足以吸引個人意見往極點跑。而在社會及政治議題上,既使討論後,亦無法改變原先個人的立場。這點就與GroupPolarizationHyp

6、othesis的觀點不同了。5.個人認知有一些學者在作學生對於教職員的評比時,若有放入一些正面的提示,學生的評比就會傾向正面,反之,則傾向負面。6.溝通和衝突在組織內若有衝突發生時,組織成員更是會發展出緊密的信念,並認為他們的行動有道德上的正當性。這例子有許多,如美國參與越戰,或是之前我們所討論過的承諾昇高都是。7.冒險打賭的利益是正的時候,團體會採用較冒險的方式,但當利益是負的時候,則會採取較保守的方式。一般而言,當面臨兩難的決擇時,以上的証據都相當支持GroupPolarizationHypothesis,但是原先的平均傾向並不是容易

7、能觀察得到,而且一旦觀察到了,都是較小量的強度。再者,負面的結論比拒絕虛無假設的記載還少,不過這並不影嚮此檢定的正確性。(二)三大理論:作者利用三大理論來解釋GroupPolarization的現象。若我們能將原先的傾向辨視清楚,將有助於在面臨特定情形時,能預測出演變的方向和範圍。1.Groupdecisionrule群體決策法則(多數法則)整合所有個人的傾向而預測出團體的結論,此法下並不需要心理學的喜好作為基本條件。此項解釋認為,群體中個別成員的偏好將可用來預測其群體產物(groupproduct)。也就是說,當群體中多數人支持某個傾向

8、或是其原始選擇的分配呈現偏態時,依據此一法則可預測出朝向該具有支配性傾向的一方之移轉現象。基本上,此一法則只是統計的加工品(statisticalartifact),並未有心理學的理論依據。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