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266771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9
《浅谈历史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历史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论文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作为以“舌耕”为业的历史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因为正是通过语言,教师才能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作为以“舌耕”为业的历史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因为正是通过语言,教师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并把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的语言水平,直接关系到历史教学的质量。由于历史学科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历史教学语言是不同于其它学科的,它实际上是一种历史学、教育学和语
2、言学相结合而形成的语言,即历史教学语言要以具体的历史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内容;要让学生能听懂并且喜欢听;要让语言达到规范化和精确化。因此,历史课堂教学语言应当具有准确真实性、生动形象性、情感激励性、通俗易懂性、风趣幽默性和反映时代性。一、准确真实性:历史课堂教学不是说评书,更不是演话剧,而是真实地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历史教师应该像史学家那样,使用直率而朴素的教学语言,不要因美辞而害意,不要因卖弄而练饰。我国有很多史学家文风就非常的质朴。如范文澜先生就是典型的一位。他在谈到太平天国领袖们对天京事变应负的责任时写道:“太平军一坏于杨秀清的专横跋扈,再坏于
3、韦昌辉的疯狂屠杀,最后坏于洪秀全的任用私人,尤其是最后一坏,历时较久,祸国的军令政令迫使太平军逐步削弱以至于溃灭。”这一简短的话语,直截了当,朴实无华,把事情说得一清二楚,使人寻味无穷。这些就可以作为我们课堂教学语言的借鉴。二、形象生动性:历史是讲过去的事情,看不到,摸不着,教师要想使那久远的历史事件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想听、爱学,除了使用直观教具外,就必须发挥语言的直观作用,用言语唤起学生头脑中的已有的历史表象或进行想像以形成新的历史表象。这就要求教师把历史讲得有血有肉、有声有色,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场面。如:讲中法战争镇南关之点战时就可以用这样的语言:年近70
4、岁的老将冯子材,头裹方巾,身穿短衣,脚踏草鞋,双手紧握长矛,大呼一声跃出墙外,率先冲入敌阵,与法军展开肉搏战;再如讲北宋瓷器做工精细、色泽莹润时就可用这样的比喻“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讲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时可用范文澜先生的比喻“鹅行鸭步式的前进”;讲清朝后期官场腐败可用“文官爱钱又惜死,武官怕死又爱钱”等等。这些绘声绘色、简洁生动的语言,不但能形象深刻地说明历史问题,还给学生留下了逼真而深刻的印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情感激励性:就是要求教师讲课要声情并茂,以情感人。这种情感激励,既可以用在语言的遣词造句上,也可以表现在说话时语言的话调上
5、,教师要用热情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以使学生受到正义感、爱国感、英雄感等感情的熏陶。如讲圆明圆被焚烧时,我就使用控诉性的文字和采用悲愤的语调讲道:“侵略者焚烧圆明圆的大火,延续了三天。黑色的云团长达100多里,笼罩在整个北京上空,长久不散。大大小小的灰星,落满了大街小巷。到处是一片天昏地暗,就象发生了日蚀一样。中国人感到无比悲痛和气愤,而强盗们却在歇斯底里地狂呼:“此景奇伟!”这座被誉为“万园之园”的艺术杰作,这座中国历史最宏伟最精美的皇家园林,就这样被英法侵略者焚毁了。我觉得这样讲述,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四、通俗易懂性: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对象
6、是十多岁的青少年,他们的历史知识和语言词汇的积累尚有不足。为了减少以至避免由于生僻的词句和艰涩的话语,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困惑,历史教师应当注意将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适当口语化,多采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让学生听得懂。如讲“淝水之战”中秦军的战败时我就用了《历史小故事丛书》中的语言:从淝水战场上溃退下来的秦军没命地向西北方向奔逃。为了躲避晋军人马的追杀,他们不走大道,专在杂草丛生的荒山野地里奔跑,盔甲、兵器、旗帜丢得遍地都是。由于内心极度惊恐,他们听到尖厉的风声和空中鹤群的啼鸣声,都当作是晋军的追兵,吓得不敢喘口粗气,争着逃命。许多士兵被后面拥上来的人马活活踩死。后来,
7、人们就用“风声鹤唳”来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我觉得这样的教学语言不仅不会丧失历史的韵味,反而会使历史教学语言更加通俗,更有生气。五、风趣幽默性: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有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而教师的风趣幽默则是活跃课堂气氛的“佐料”。幽默是清风、是智慧,它能给人以欢笑,也能给人以思考。例如:我在讲1959到1961年我国经济建设出现失误,又遇上了三年自然灾害,中国人勒紧裤带,生活十分困苦时,我给学生讲了当时中国的老百姓对子女的期望是:“儿啊儿,快点长,长大当个司务长(食堂管伙的)吃白馍,穿大氅……。”学生在笑声中又多了一种苦涩的思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