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现代中国的冲突与融合:当代工农业题材小说的政治经济学考察

革命-现代中国的冲突与融合:当代工农业题材小说的政治经济学考察

ID:25249930

大小:66.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1-19

革命-现代中国的冲突与融合:当代工农业题材小说的政治经济学考察_第1页
革命-现代中国的冲突与融合:当代工农业题材小说的政治经济学考察_第2页
革命-现代中国的冲突与融合:当代工农业题材小说的政治经济学考察_第3页
革命-现代中国的冲突与融合:当代工农业题材小说的政治经济学考察_第4页
革命-现代中国的冲突与融合:当代工农业题材小说的政治经济学考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革命-现代中国的冲突与融合:当代工农业题材小说的政治经济学考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革命/现代中国的冲突与融合:当代工农业题材小说的政治经济学考察革命/现代中国的冲突与融合:当代工农业题材小说的政治经济学考察  革命/现代中国的冲突与融合:当代工农业题材小说的政治经济学考察革命/现代中国的冲突与融合:当代工农业题材小说的政治经济学考察  1949年初期合作化运动在当代文学的镜像中,主要有《不能走那条路》、《山乡巨变》、《创业史》、《暴风骤雨》等,它们在文史互证和历史的罅隙中,映衬出合作化运动的另一图景:在剪刀差和工业对农业的汲取后,农村以反哺姿态被置于从属与牺牲的位置,一盘散沙式的农民被合作化浪潮推涌进集体,经济语语逊位于革命

2、话语,农民个体的首创精神与生产、生活自主性受到宰制,特别是农民作为政党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角色弱化。经过高积累、高速发展的工业在新世纪前后开启改制本文由.L.收集整理、改革大幕,而这一经由合作化的制度成本换取与积蓄的能量和成果,随着工业化、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等一系列改革的展开,有被消耗的可能;更重要的是,工业化也催生出两难处境,李杨在分析草明、艾芜、蒋子龙等作家1950-1980年代工业题材小说时指出:内在于执政党的两种思想,即工业主义逻辑与社会主义信念之间的悖反。二者都深深内在于执政党的使命之中,因此远不如战场上战胜有形的敌人那么简单:既不能因为

3、工业主义的资本主义性质而放弃工业主义与工业化只要共产党坚持将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和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又不能容忍工业主义对人民的异化而放任自流只要共产党不放弃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因此,执政党的工业政策就只能永远在这种两难之间徘徊。缘此,在工业化的强国路上,工人阶级的历史主体、阶级主体、革命主体地位亦受到撼摇。因而,如何认识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夯实工农联盟基础,破解革命/现代化建设中的难题,时刻考验人们的智慧。  当代文学与中国革命、社会变革相纠结,文本的政治无意识悄悄透露了被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所忽略的极为丰富的生活场景和细节,尤其是三农及工人阶级

4、在这一巨大历史变迁中所经受的心理、精神的种种意味深长的震撼、裂变,这些一度被遮蔽的吁求和忽视的创伤在沉潜经年后被清理出来,转而成为社会机体上的一种挥之不去的深忧隐痛。上述这些工农业题材小说系谱也就因之获得超越历史事件本身的意义。在此类小说周围,应建构一个文学、社会学和政治经济学共同组成的文学批评的立体架构和认识装置,以利于清理潜伏其中的社会、历史脉络。  合作化运动是中国当代社会史上的大事,六亿农民被卷入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它所牵涉到的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问题如此广阔、复杂,带来的问题如此深远、具体。讨论这一事件不是本文的目的,但透

5、过文学书写,仍可从中勾连出别样的意蕴。对执政党来说,合作互助就是要整饬农业,以农业支持工业的超常规发展,加速工业化进程,在短时间内积累大量财富用于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军工的建设(学习苏联模式);建构农民的认同,使党的使命与任务内在化;塑造梁生宝那样与祖国生死相依的崭新阶级主体,实现由旧农民(投身革命的农民)向新农民(加入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农民)的跨越。但问题就出在这里,在转变过程中,出现了或明或暗的抵触,甚至是反革命的对抗与资产阶级的复辟。  李凖的处女作、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以文学的方式鲜明表征这一问题。该小说1953年11月20日发表于《河

6、南日报》。小说因尖锐触及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课题一防止翻身后的农民两极分化而颇获重视。该文主人公农民张栓因买卖捣腾牲口而欠债,想出卖土改分得的田地,剩几个钱再去捞一家伙;村邻农民宋老定想用积攒的钱买张栓的地为儿孙置业;后在儿子、共产党员东山的思想工作下,不仅不买地反而主动资助张栓,一起走上互助合作道路。这是最早反映土改后出现两极分化的文本之一,批判了以宋老定为代表的自发资本主义,指出互助合作才是农民共同富裕的唯一道路。小说刊载后,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也引起不少论争。  这一时期,还有其他文本不约而同塑造出众多自私落后保守的农民形象:《创业史》

7、中梁生宝的堂兄、勤劳能干的富裕户梁生禄、梁三老汉;《三里湾》中的糊涂涂马多寿、使不得王申、翻得高范登高;《山乡巨变》中的陈先晋、王菊生;等等。这是二元对立书写的模式化,还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读者不免要问:既然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是革命乌托邦许下的美好诺言,互助合作的道路为什么会在以宋老定为代表的农民那里遭到冷遇?在此类文本中为什么看不到积极响应,反而只有老农的不理解,甚至有不少消极抵触?除了给他们贴上落后之类的标签,是否还有其他的动因?本来,不管是土地改革也好,合作化、互助组也罢,都可以视为执政党在建政之后,基于现代化图景与构想而展开的经济建

8、设的一部分,尽管其中有加强政权控制的意图,但主要是发展农村经济。因而,合作化、互助组本质上是独立后的现代民族国家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手段与工具,而非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