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旅游思想:研究述评与再审视

孔子旅游思想:研究述评与再审视

ID:25247202

大小:65.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1-19

孔子旅游思想:研究述评与再审视_第1页
孔子旅游思想:研究述评与再审视_第2页
孔子旅游思想:研究述评与再审视_第3页
孔子旅游思想:研究述评与再审视_第4页
孔子旅游思想:研究述评与再审视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子旅游思想:研究述评与再审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孔子旅游思想:研究述评与再审视[摘要]目前学术界对孔子旅游思想的研究涉及到孔子旅游活动的分类,远游观和近游观,提倡听乐观礼的文化之游和体山悟水的自然之游,反对佚游等旅游态度,以及山水比德的旅游审美观等,并认为孔子的旅游思想是功利性的。本文在评述前人成果基础上,指出研究中存在对“旅游”内涵界定不明确,对旅游行为分类不合理,论证中的牵强附会之风,以及比德观的简单化认识等问题,并对孔子“比德”的旅游审美观进行了再审视,认为对孔子的旅游观做功利与否的断定是不切实际和没有意义的。  [关键词]孔子;旅游思想;比德;审美观    随着当今旅游业

2、的迅猛发展,旅游这种休闲行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引发多维度、跨学科的学术思考,对旅游进行的“历史的追问”随之展开,其中对孔子的旅游思想及相关思想的研究较早发轫。本文从孔子的旅游活动及其态度、孔子的旅游观等两大方面进行文献分析、总结,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自己的看法。    1 对孔子旅游行为及其态度的研究    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一生经历可分5个阶段。30岁之前成长、学习,曾观览过鲁国的太庙。30岁到50岁之间为早年讲学时期,曾到京师洛阳观览周代的礼乐制度,适齐问乐,闻《韶

3、》而三月不知肉味,并“登泰山而小天下”。51岁至54岁仕于鲁,有机会利用政治地位观览到更多的上层文化,如在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参与了腊祭之后便到太庙的门阙上游览。55岁到68岁,孔子吟唱着“悠哉游哉,维以卒岁”度过了14年的周游生涯,到过卫、曹、宋、郑、陈、蔡、楚等7国。他曾止于岸边,驻足桥上,览山川美景,叹世事人生;也曾之于杞、宋,探寻夏商遗存。68岁以后,落叶归根,整理典籍,传道授业。闲暇之余同弟子或游于舞雩、古泮池,或“游乎淄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于游中教学相长,陶冶性情。孔子一生游历丰富,形成了较系统的旅游思想。

4、    1.1对孔子旅游活动的分类  许宗元将孔子的旅游活动概括为学游、仕游、文化之游;李小波将其分为游览、游学和游仕。孔子的旅游,大部分时候不是单纯的为旅游而旅游,也就是说,他的旅游行为没有完全独立出来,与学礼问乐、求仕悟道等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2远游观和近游观  喻学才首先对孔子的近游和远游思想进行了分析。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明显地表达了他提倡近游的思想,这一方面是儒家提倡孝道、注重人伦思想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相适应的。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加之社会战乱频仍,动荡不安,客观上限

5、制了远游行为的发生。但孔子也不是一味地排斥远游的,儒家主张为人“孝悌”,更主张修齐治平的远大抱负。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意思是君子不应眷恋乡土,应奔走四方增长见识,实现抱负。李强以“游必有方”为切入点。认为孔子倡导的远游观既注重实践过程,本身也是有效的教育手段,对道德修养和君子人格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另外,王淑良等对此也有所论述。孔子的近游观和远游观并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对立统一的,孔子本人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载本身就是这一思想的最好注脚。远游与近游,实际上反映了儒家的“忠”与“孝”,君子的人格理

6、想和社会理想的矛盾统一。    1.3反对佚游  所谓佚游,是指放纵游荡而无节制。孔子曾说“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也。”《论语集释》引王肃曰:“佚游,出入不知节也。”孔子反对超出个人身心承受能力与社会礼制许可程度的放纵游乐,认为这种快乐最终必然导致“损”己;而对于统治者来说,损己又必然与损国损民联系在一起。孔子对佚游的批评成为后人反对佚游,特别是反对统治者佚游的锐利武器。    1.4提倡听乐观礼的文化之游  孔子行游四方,注重听乐观礼,开文化旅游之先。首先是适周问礼。《

7、史记·孔子世家》载:“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已,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孔子适周意在学习礼乐,特别是向老聃学习礼乐。此外据《说苑·敬慎篇》、《孔子家语·观周》等书的记载,孔子在洛邑还曾瞻太祖后稷之庙,观乎明堂,《论语·八佾》所载孔子之言“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

8、周”或即观周朝文物制度后有感而发。另外,孔子访齐,曾与齐太师交流关于“乐”的见解并听韶乐而忘我。《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学之,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孔子于游中学习、欣赏古代的礼乐文明,实为一种文化之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