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辩证论治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辩证论治研究进展

ID:25244656

大小:5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9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辩证论治研究进展_第1页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辩证论治研究进展_第2页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辩证论治研究进展_第3页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辩证论治研究进展_第4页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辩证论治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辩证论治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辩证论治研究进展【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目前关于As的病因较一致的看法是,由损伤、炎症、免疫功能障碍三者相结合作用的结果。西医对As的治疗手段虽有了长足发展,但一些副作用和复发率及致死率仍居高不下。中医对As进行辨证论治,可以发挥中医药复方全面调节机体机能和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干预的优势,通过调血脂、抗氧化、保护EC功能、抗血小板粘附聚集、抗血栓及抗SMC增殖等,全面干预As的发生、发展,弥补了西医治疗的不足。近年来祖国医学治疗As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就此做一综述。1中医对的As总体认识As的临床表

2、现,可涉及祖国医学“眩晕”、“头痛”、“健忘”、“痴呆”、“中风”、“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痰饮”、“水肿”等病症。其病理机制中,痰、瘀、毒是实体要素,而这些要素的产生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结果,传统中医根据辩证经验认为As的产生与脾、肾、肝三脏关系最为密切。因此,祖国医学在重视As从痰、瘀、毒论治的同时,更注重把As放在脾、肾、肝等“脏腑失调”这个复杂的“关系网”中,从相互作用的矛盾关系上来认识As的发病机制和辨治规律,从而进行有效的辨证论治。2中医在As的辨证论治上的研究进展2.1补肾祛瘀化痰法肾主津液,对津液的贮存、分布、利用及津、液、精、血之间的转化起主导作用。中年以后肾元亏虚,

3、精气渐衰。若肾阳虚,则水不生土,衍生痰浊;肾阴虚,更可火化热生,炼液为痰,痰浊壅塞脉道,血滞成瘀。痰瘀互结,着于血脉,交结凝聚,即形成粥样斑块。针对于此,应从治肾入手,以调节阴阳平衡,稳定机体内环境;同时还需通过消痰化瘀,祛除病理产物,阻止或逆转其实质性病理改变。研究表明补肾祛瘀化痰法具有调脂、抗氧化、抗血栓、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等综合的抗As的作用[1]。益寿调脂片是名中医朱秉匡经验方,经临床和实验观察发现,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患者及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和家兔血脂,提高As家兔SOD活性和NO水平,降低MDA水平,减少主动脉斑块,作用优于舒降之[2]。研究证实,补肾护脉方能降低实验

4、性As家兔的血脂,降低主动脉内膜中斑块总面积、斑块最大厚度、内膜与中膜厚度比值,抑制肝细胞脂变程度和减轻心肌内小As的严重度;临床研究证实,补肾护脉胶囊改善As患者自觉症状有效率为70%,降低TG最为显著,提高HDL[3]。温肾回阳方四逆汤可明显缩小主动脉内膜脂质斑块面积,降低血清TC、TG、LDLC、apoB及ET和MDA浓度,提高血清NO水平、apoA含量与血浆SOD活性,从而起到抗As作用[4]。2.2健脾消痰化瘀法As多见于中老年人,这些人群脾的“内运化”功能减弱,散精不利,阴阳失衡,对原系水谷精微之血脂,易化生为痰浊,正如《证治汇补》所言:“脾虚不运清浊,停滞津液而为痰生”,痰

5、流滞于血脉,则形成痰瘀交结证。故论治As要从健脾消痰、活血化瘀入手。研究证实健脾消痰化瘀方(人参、茯苓、酒大黄、山楂、水蛭)可降低血清TC、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减少血清LPO含量,增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以达到降脂、保护动脉内膜免遭自由基损伤、抑制As斑块的作用[5]。赵学军等[6]证实理脾化痰方能阻抑早期As的形成,观察组主动脉内膜相对厚度小于模型组,VSMCski267的表达率和凋亡的VSMCs阳性率均低于模型组。2.3疏肝理气泻浊法肝主疏泄,气血津液的运行、脾精的运化等均依赖于肝气的畅达。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则津血输布代谢失常。可化生痰浊、瘀血。As是

6、痰瘀同病,其病理过程与肝失疏泄密切相关。基于此,论治As,在强调痰瘀同治的同时,要重视疏肝调肝药物的配伍应用。疏肝调血方对实验性As病变模型具有调整血脂蛋白,减少动脉壁厚度及As面积;调节血清钙离子及环核苷酸的比值;显著降低血管平滑肌细胞内LPO含量。明显提高SOD的活性等作用,从而使As病变减轻或趋向静止[7~9]。另有学者认为,痰瘀阻滞、肝气虚衰是As的主要病机之一,有逐瘀化痰通络、暖元温肝作用的血脉舒,可有效地降低TC、LDLC及载脂蛋白B提高血SOD含量,降低LPO,调整血栓素与前列环素的平衡,减少主动脉内膜粥样斑块面积、内膜厚度及组织学的异常改变[10]。王学岭等[11]应用调肝导

7、浊汤观察体外培养肝细胞膜LDL受体mRNA水平,发现肝细胞膜LDL受体水平增加不仅超过未用药的高脂血清培养组,而且高于正常组,中药的作用强于高脂负荷引起的负反馈调节。提示调肝导浊中药可能直接作用于肝细胞LDL受体基因,或影响基因表达某个环节而使转录增加,通过诱导肝细胞LDL受体基因表达而降血脂,从而发挥抗As作用。2008年2月张卫娜等: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辩证论治研究进展第1期2008年2月河北北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