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见疾病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临床分析探讨

儿科常见疾病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临床分析探讨

ID:25241195

大小:6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9

儿科常见疾病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临床分析探讨_第1页
儿科常见疾病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临床分析探讨_第2页
儿科常见疾病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临床分析探讨_第3页
儿科常见疾病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临床分析探讨_第4页
资源描述:

《儿科常见疾病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临床分析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儿科常见疾病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临床分析探讨王霞(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第二门诊部844000)【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儿科常见疾病用药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5〜2012.6间上报的116例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并作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儿童年龄以3个月〜1岁为最多;涉及的药品种类复杂,以抗生素和中药制剂为主;不良反应主要牵涉到呼吸系统、皮肤组织、消化系统、祌经系统及身体其它方面的损害,症状表现多样。结论临床上对儿童常见疾病用药时应十分注意和谨慎,以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关键词】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特点分析儿童正处在身体快速生讼阶段,肝脏、肾脏等重要器

2、官发育尚不成熟,对进入体内的药物代谢能力不足,其用药方式与成人有明显不同,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要大大高于成年人[1]。木文旨在分析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年龄分布情况、类型及特点,为临床儿科合理用药提供参考。1临床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0.5〜2012.6间上报的116例儿科用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病症均为儿童常见疾病如感冒、消化不良、腹泻、扁桃体炎及发烧等。其中男60例,女56例,年龄1个月〜12岁。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将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的儿童年龄分布、药品种类、不良反应的临床症状及牵涉的组织、系统,进行整理,统计分析。2结果2.1年龄分布情况116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中,年龄小于3个

3、月的患儿21例,3个月至1岁的患儿39例,1岁至3岁的患儿33例,3岁至6岁的患儿14例,7岁至12岁的患儿9例,具体情况见表1。表1发生不良反应患儿的年龄分布情况2.2药品种类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较多,其中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占比35.4%,.其余依次是中药制剂、生物制品、止泻药、助消化药、抗病毒药,具体情况见表2。表2各种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分布2.3不良反应的临床症状及牵涉的组织、系统不良反应主要牵涉到呼吸系统、皮肤组织、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身体其它方面的损害,临床症状表现出多样性,具体情况见表3。表3不良反应的临床症状及牵涉的组织、系统(注:每位患儿可能并发多种不良反应)3讨论儿

4、童时期在人的一生中是一个特殊阶段,身体正快速生长,其生理特点与成年人大大不同,特别是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尚不健全,免疫系统也未完善,抗病能力较差。遭遇各种儿科常见疾病吋,大多数吋候依靠药物治愈,但其对进入体内的药物不能在短时间内彻底代谢、分解再排出体外[2】。因此,怎样提高儿科常见疾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临床儿科用药的重点之一,也是儿科医生的工作重心。由于年龄小,体内代谢过程的不健全,加上与各种各样的外界环境接触吋间较长,儿童易患多种常见疾病,如感冒、消化不良以及发烧等。因此,在给儿童用药吋,首先应仔细询问其监护人,以确诊病情,最后依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确定剂量,切不可凭个人感觉随意用

5、药。本组结果显示在各个年龄段中,3个月〜1岁的儿童用药发生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大,达到33.6%。总体来看,随着年龄增大,患儿人数呈下降趋势。这符合人体的发育特点,身体各器官和免疫系统的逐渐成熟就必然会增强抗病能力。不良报告中涉及的药物种类共有六类,苏中以中药制剂和抗生素所占比例最大。抗生素是抗菌治疗的临床常规药物,种类繁多,可选择的余地大,从而导致其作用特点易于混淆。尤其是儿童,使用抗生素之前需要进行整体评估,明确药物的适应症和用法,还应对患儿的病原菌学检查、抗生素的作用范围、患儿体质和药敏特点等进行综合考察,选择合适的药物和适当的剂量,如此奋助于短期内控制病情,同吋又能够避免让细菌产生耐药性

6、。此外,尽量不要使用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因为它们不利于儿童骨骼的健康发育,还可产生肝肾毒性。中药制剂因为化学成分十分复杂,在与其他药物配伍吋,易发生pH值及颜色等的变化,冇时其至产生沉淀,同吋中药制剂的制备流程尚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标准,其中的杂质成分很难彻底去除,对身体产生不良作用也就很好理解了[3-4]。不良反应牵涉的器官、系统中最明显的是皮肤组织,临床症状表现主要有皮疹、瘙痒及红肿等,这是由于皮肤位于身体最表层,易于临床观察。其它多种器官和系统都出现了程度不等的不良反应,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其它方面损害,以上都提示医师在临床给药吋除了要重视皮肤等易观察

7、部位外,还应细致观察患儿的神情及身体各个地方,以防止产生不良反应,引起不必要的麻烦[5]。综上所述,临床医生在开处方时应仔细询问,谨慎选择药品并注意用药方式和用量的个体化,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同吋要做好不良反应的收集、分析和上报工作,并及吋反馈,以提高医院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参考文献[1】朱良.2008〜2010年我院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监测分析[j].海峡药学,2011,23(11):24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