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240543
大小:4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9
《《韵镜》校证六则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韵镜》校证六则论文摘要:《韵镜》自清末回归中土以来,研究成果日渐丰富。然就其系统的校证之作来看,在中国学者中,先有龙宇纯的《韵镜校注》,次有李新魁的《韵镜校证》、陈广忠的《韵镜通释》,近有杨军的《韵镜校笺》。摘要:《韵镜》自清末回归中土以来,研究成果日渐丰富。然就其系统的校证之作来看,在中国学者中,先有龙宇纯的《韵镜校注》,次有李新魁的《韵镜校证》、陈广忠的《韵镜通释》,近有杨军的《韵镜校笺》。前修未密,后出转精。杨军的《韵镜校笺》更被誉为是《韵镜》研究“里程碑式的”著作。然正如宋沈括在《梦溪笔谈·卷二十五·杂志二》中所
2、说:“尝谓校书如扫尘,一面扫,一面生,故有一书每三四校犹有脱缪。”今取《韵镜》中之六例以就正于方家。关键词:韵镜;校证;外转;内转《韵镜》自清末回归中土以来,研究成果日渐丰富。然就其系统的校证之作来看,在中国学者中,先有龙宇纯的《韵镜校注》,次有李新魁的《韵镜校证》、陈广忠的《韵镜通释》,近有杨军的《韵镜校笺》。前修未密,后出转精。杨军的《韵镜校笺》更被誉为是《韻鏡》研究“里程碑式的”著作。然正如宋沈括在《梦溪笔谈·卷二十五·杂志二》(1986:862-852)中所说:“尝谓校书如扫尘,一面扫,一面生,故有一书每三四校犹有
3、脱缪。”今取《韵镜》中之六例以就正于方家。一、外转第十七开上声二等初母位置,《韵镜》佐藤本、福德二年本、天文十九年本、永禄本、宽永五年本、北京大学影印本、日刊本作“齓”,其它各本作“齔”。考韵书,S.2071、“王三”、《集韵》作“齓”,P.2011原卷照片不清,姜亮夫抄作“齔”。《广韵》作“齔”,注“俗作齓”。S.2071初隐反,《集韵》初堇切,其它初谨反。以上并收于隐韵。《集韵》除此之外,另两见于准韵。一为楚引切,一为创允切。戴震《声类考》认为此字为臻韵上声字。考《说文》作“齔”,(44)“毁齿也。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齔
4、,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齔,从齿从七”。《段注》改篆作“齔”,说解作“”,取其变义。龙宇纯《韵镜校注》(1976)、陈广忠《韵镜通释》(2003)未提及字形问题。李新魁《韵镜校证》(1982:187)指出:“案齔字又通作齓,见《干禄字书》。”今考《干禄字书》,其说是。则“齔”殆为唐时标准字形,“齓”为相承久远的、在唐时通行的字形。杨军(2007)说从段注作“齔”。蒋冀骋(1993:118)认为此字形当从“七”作,理由有三:一为从七声,声中有义;二为从七声合于古今声韵;三为汉人碑记“齓”均从七。蒋氏说理详实有据,可从。则此字形当
5、从“七”作“齓”。然此字形从“七”、从“”或从“匕”等在字形上甚难分辨。《干禄字书》言“齓”为通体,可见此字字形作“齓”已相承久远,S.2071、“王三”字形作“齓”即为其证;与信范本属于同一系统的佐藤本以及宝生寺藏福德二年本这一重要的早期写本亦作“齓”。综此,今疑《韵镜》此原或当作“齓”与S.2071、“王三”等唐时或其前切韵系韵书合,作“齔”者殆为传抄刻写过程中所误或后人所改。二、内转第二十八合韵目,(文)于一等位置依次列“歌”、“哿”、“箇”,于三等位置依次列“戈”、“果”、“过”。其它各本仅依次列“戈”、“果”、“
6、过”。杨军(2007:310)认为:“按(文)于本转所列韵目,当是据《广韵》以前韵书,或存其原书旧式也。然则诸本作戈、果、过者,乃本书流传于日本时后人据《广韵》、《集韵》或《七音略》而改也。”杨军对“(文)”的认识来自马渊氏书。然先生对马渊氏书中所述理解上殆有疏漏。据马渊氏书,(文)于一等位置依次列“歌”、“哿”、“箇”,于三等位置依次列“戈”、“果”、“过”,并非仅列“歌”、“哿”、“箇”。今考韵书,S.2071、P.2011、“王三”还没有分出“戈”、“果”、“过”三韵;《唐韵》去声“箇”、“过”已分立两韵,相应的平、
7、上亦当分为了两韵;五代刻本类韵书残缺,未知;《广韵》、《集韵》两分。是《韵镜》原本即于本图并列“歌”、“哿”、“箇”和“戈”、“果”、“过”;还是原本仅作“歌”、“哿”、“箇”,在抄刻过程中据后世韵书添加“戈”、“果”、“过”;还是原本标作“戈”、“果”、“过”,在抄刻过程中后人添加“歌”、“哿”、“箇”,难以确证,今姑存疑。三、外转第三十九开《韵镜》永禄本外转第三十九开上声琰韵三等溪母位置列有“2.”,嘉吉元年本、宝德二年校合本、延德识语本、福德二年本、六地藏寺善本、大永二年本、享禄本、龙谷大学所藏本、天文八年本、天文十
8、九年本、元龟二年本、天正十五年本、宽永五年本、宽永十八年本、北京大学影印本、明历二年本、佐藤本、天理大学附属图书馆别本、日刊本同,文龟二年本、元和五年本作“頇”。然“琰”韵为收-m尾的韵,“2.”从“平”声,“頇”从“干”声,并与“琰”韵收-m尾不协,此殊使人疑。考其它韵图,元至治本通志《七音略》此位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