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239237
大小:61.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18
《制度废止问题中的研究方法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制度废止问题中的研究方法初探刘涛内容摘要:制度废止是制度变迁中的一个阶段,制度存废之争并不因为制度法律意义上的解体而影响学术研究的价值判断。即使在制度废止后,研究者也应当以客观的态度去定义制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利弊,并抓住制度变迁中体现的基本社会关系作为研究的标尺。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后对行政性羁押与公民人身权利这一基本社会关系产生调整其他正式与非正式行政性羁押与调整不同权力机关之间关系的积极影响,也产生立法废止的层级疑问与行政诉讼溯及力的消极影响。关键字:制度变迁;劳教废止决定;行政羁押;公民人身权利2013年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全
2、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废止了我国劳动教养制度。这一决定符合多数学者和公众的期待与预判。劳动教养作为国家调整社会关系与稳固社会秩序的一种制度在正式的国家规范层面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然而,劳动教养制度在历史上所产生的社会效果以及所影响的个体命运则无法同时消失。正如有的学者所言,一部劳教史见证了中国法治与人权保障行进的坎坷与艰难,从对敌专政到社会管控再到治安维稳,劳教制度的意涵不断被修正或被注入新的目标,但其不变的是权力与公民权利的持续紧张。一、制度变迁与制度废止的关系一种国家正式制度产生、发展、变异、萎缩乃至消亡,无疑反映了制度所影响
3、的特定领域的变迁,这一过程也表明了制度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变动。劳动教养经历了多个历史发展时期,通过考察可以发现,这一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调整的社会对象与社会关系明显具有差异。除了上述差异,劳动教养作为国家(专政)治理系统中的一个分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与社会环境下,所发挥的作用与所产生的影响也无疑具有分别。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正如某些学者所言,劳动教养制度对满足社会治安需要功不可没,符合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具有合理性。不过,这种合理性只能放到历史特定的社会结构中去看待,并且是否真的如学者所言符合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也是需要谨慎判断的。同理,劳动教养制度的废除也代表了在社会舆论的
4、监督与促使下,更重要的,在社会环境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国家政权作出的一种既有主动也有被动心态在内的改变。这一改变也可以说代表了时代发展的趋势,并且正如劳动教养曾经“符合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它的废除也可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符合多数人的利益。这种改变在民主社会和专政体制之下的演变规律是相似的。这种变化简言之就是刺激——反映的生态规律。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这种规律的呈现方式与变化节奏具有开放与封闭、快与慢等差异。如果从历史变迁的角度看待制度,研究者可能会发现制度变化的多样性与相对合理性。那么同样从这一角度观察,我们也会发现同一种属性的制度在其历史中可能存在多种变化,但是它
5、所反映的抽象性问题,或者所面对的基本社会关系却可能保持稳定性。而一种制度的产生、变化与消亡主要与社会多数人对这些基本问题与基本关系的看法变化以及社会公众的行为方式改变有关。研究一种制度不仅要关注细节性的历史事件与文本,还应当从纵深去寻找制度历史所体现的社会基本关系之走向。如果研究者能够较为准确地探求这些基本问题与基本关系,并且用可描述的语言将其定义,对这些抽象概念在现有的社会环境中做出理论分析,那么研究者的成果必然具有启发和指导当下社会实践的作用。二、国家决策与学术价值判断另外,我们在研究一项制度之历史与变迁的特点时也应当看到,过分注重一些被学者所津津乐道的基本价值与概
6、念并不一定完全符合科学研究的要求。比如,众多学者在研究劳动教养制度之利弊时,总会强调人权保障、程序正义与司法中立等价值与概念。例如有的学者所言:“劳动教养制度存在诸多弊端,是法治不健全时代的产物,易授人以破坏法制、侵犯人权之柄。”毫无疑问,在文明与民主成为当今世界发展主流的今天,对这些基本价值与共识的尊重与追求具有正当性,也反映了学者所代表的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人文关怀。我们并不需要怀疑学者的热忱与真挚,更无须对学者与公众追求文明社会的理想噗之以鼻,毕竟这是理性与有责任的公民所应当持有的基本价值与观念,即使不同社会主体可能对这些基本价值的细节与实施方式存在不同的理解。不过
7、学术研究不是宣言式的倡议书,也不是高举旗帜的公开演讲,学术研究重在科学。法律制度的研究虽然不可能价值无涉,但是这些价值判断也必须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劳动教养制度虽然已经废除,但是这一国家决定并不是我们研究的绝对分水岭。在正式规范中“死掉”的制度并不需要学者再狠狠地“踢上一脚”,如果在研究问题之前学者就抱有这样的心态,那么其论述和提出的主张很可能与事实不符,也违背了追求科学与真理的学术研究宗旨。制度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利弊好坏应当结合当时的实际效果以及当时大众与官方对这些实际效果的看法进行判断。数据可以对制度的实际效果有所反映,但人文社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