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eg算法的ira码交织器设计

基于peg算法的ira码交织器设计

ID:25233681

大小:31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8

基于peg算法的ira码交织器设计_第1页
基于peg算法的ira码交织器设计_第2页
基于peg算法的ira码交织器设计_第3页
基于peg算法的ira码交织器设计_第4页
基于peg算法的ira码交织器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peg算法的ira码交织器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PEG算法的IRA码交织器设计0、IRA码简介1998年,D.Divsalar等人提的重复累积码(Repeat-AccumulateCodes,RA码)是一种简单的类Turbo码(TLC,Turbo-LikeCodes)[1]。它的两个成员码一个是码率为1/q的重复码,一个是码率为1,传递函数为1/(l+D)的卷积码(称为累加器),这也是重复累积码名字的由来。这类码不仅编码复杂度低且结构简单。Divsalar等人证明了对于RA码,采用最大似然译码算法,在足够大的信噪比下,当码长趋于无穷时帧错误概率趋于零,是一类性能良好的码。2000年,受到不规则LDPC码的启发,提出了不规

2、则重复累积码(IRA码)[5],与规则RA码相比,IRA码具有更接近香农限的性能。IRA码是由重复器、交织器、组合器和累加器组成的(图1)。假设编码输入为符号长度为N的m序列。首先第i位信息符号序列分别在重复次后通过交织器进行交织。然后按顺序进入组合器,每个符号在二元域上合并为一个符号,最后进行累加器输出序列p,最后输出码字为。图1 IRA码的编码器作为一类特殊的LDPC码,RA码和IRA码都可以用奇偶校验矩阵H来表示。校验矩阵包含两部分,为一个维矩阵,其中H2是一个r×r矩阵,如式1所示。(1)对于RA码,H1是一个列重为q,行重为a的矩阵,对于IRA码,H1是一个列重为,行

3、重为a的矩阵。IRA码的矩阵由重复器,交织器和组合器所决定,重复器决定矩阵中每列“1”的个数,组合器决定矩阵中每行“1”的个数,而交织器决定矩阵中“1”的分布,所以交织器是IRA码性能优异的关键原因,交织器的设计成为IRA码研究中的重要环节。由于IRA码采用LDPC码的消息传递方式进行译码,那么和LDPC码一样,IRA码的性能由校验矩阵H所确定,在H矩阵中的小环将会大大降低IRA码的性能。设计好的交织器即是使矩阵中1的分布合理化,尽量减少环4的存在。PEG(ProgressiveEdge-Growth)算法[4][8]是一种构造好LDPC码的简单有效的构造法,它以尽可能保持大的

4、围长为目的,逐个增加变量节点和校验节点之间的边。于是,本文提出将PEG算法用于设计IRA码的H1矩阵,再由H1矩阵得到IRA码的交织器。文章安排如下:在第一节中描述了基于因子图的交织器设计,利用PEG算法设计出IRA码的交织器,第二节仿真对比了IRA码分别采用PEG交织器和随机交织器的性能,最后对本文做了总结。1IRA码的交织器设计在前一小节中提到,在H矩阵中的小环会影响IRA码的性能,在本小节中,将设计一种交织器使得H矩阵中无4环的存在。基于因子图的交织器设计图2为IRA码的因子图,上方为N个变量节点,中间为r个校验节点,下方为r个奇偶节点。第i个信息节点与个校验节点相连,每

5、个校验节点连接a个信息节点,条边通过交织器将信息节点和检验节点连接起来,每个校验节点通过Z字型的方式连接两个奇偶节点(第一个节点除外)。图2 IRA码的因子图IRA码的因子图一旦确定,那么与之相对应的H矩阵也确定了,而且H矩阵是唯一的;同理,IRA码的H矩阵一旦确定,与之相对应唯一的因子图也确定了,所以,H矩阵与因子图是可以相互转换的。由IRA码的编码结构可知,IRA码的结构由重复器,交织器和累加器所决定。由IRA码的重复器,交织器和累加器可以确定IRA码的H矩阵。同理,由IRA码的H矩阵也可以确定IRA码的交织器,所以设计IRA码的交织器可以转为设计IRA的H矩阵。图3为码长

6、为10,重复数为3,组合器为1,交织器的因子图。图3 码长为10的RA码的因子图在图3中,有4个信息节点,6个校验节点与6个奇偶节点。则由图3所确定的H矩阵中,矩阵为式2.4所描述的6*6维矩阵,H1矩阵为6*4维矩阵,若第i个信息节点连接第j个校验节点,则在H1矩阵中的为“1”,如式2所示。 (2)反之,若已设计出如式4.3所示的H1矩阵,则可以得到图3所示的因子图,从因子图可以很容易的得到交织器序列:。于是,设计交织器的问题可以转化为设计H1矩阵。由于IRA码采用LDPC码的消息传递方式进行译码,那么和LDPC码一样,IRA码的性能由校验矩阵H所确定,在H矩阵中的小环将会大

7、大降低IRA码的性能。所以,在设计交织器时,因子图中的小环,特别是环4应该避免。1.2 PEG算法构造有最大环长的因子图是具有结合困难的。于是利用一种次优的PEG算法设计有相当大环长的因子图。PEG算法是在给定所要构造Tanner图中符号节点、校验节点数目以及符号节点度序列后,逐条放置符号节点和校验节点之间的边,使每一条新加入的边尽可能小的影响目前图的围长。PEG算法总结如下:1.重新排列N个信息节点的度序列,,2.随机选择一个校验节点,其度为afortodofor todoif  则,其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