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灰斑病研究进展论文

大豆灰斑病研究进展论文

ID:25227356

大小:5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9

大豆灰斑病研究进展论文_第1页
大豆灰斑病研究进展论文_第2页
大豆灰斑病研究进展论文_第3页
大豆灰斑病研究进展论文_第4页
大豆灰斑病研究进展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豆灰斑病研究进展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豆灰斑病研究进展论文.freelsojinum(Hara)LiuetGuo1,属大豆褐斑短胖孢菌,半知菌亚门尾孢属。分生孢子梗5~12根成束从寄主气孔伸出,不分枝,淡褐色。有膝状屈曲,孢痕明显。分生孢子圆柱形或倒棍棒状,无色透明,基部钝圆,顶端尖细,具1~9个隔,(19~80)μm×(3.5~8.0)μm。分生孢子萌发时从两端细胞长出芽管,有时也从中部细胞长出。1.2病菌繁殖的条件病菌生长最适温度25~28℃,温度范围为15~32℃。孢子萌发适温28~30℃,温度范围为10~40℃,适温下分生孢子在水中1h即可萌发。病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缓

2、慢,产孢量少。在利马豆琼脂培养基上产孢比在PDA培养基上高10倍。蔬菜浸汁培养基经110~115℃灭菌,病菌生长及产孢量均显著提高。灰斑病菌寄主范围较窄,除大豆外,仅能侵染野生大豆。菌丝体在种子或病残体上越冬。种子带菌对病害流行关系不大,病残体为主要初侵染来源。表土层的病残体越冬后遇适宜环境可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田间主要靠气流传播。带菌种子长出幼苗,子叶上可出现病斑,温暖潮湿时病斑上长出分生孢子或土表层病残体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侵入寄主引起发病。分生孢子寿命较短,在干燥情况下,叶面降落的分生孢子2d后侵染率降低26%,4d降低94%,6d失去

3、侵染力。由初侵染产生的病斑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成为田间再侵染源。在适宜条件下,再侵染频繁,造成病害大流行。1.3危害症状大豆灰斑病主要为害大豆叶片,也可侵染幼苗、茎、荚和种子,病粒生出的幼苗子叶上出现半圆形或圆形褐色病斑2。此病主要危害成株叶片,病斑的边缘褐色,中央现灰色或灰褐色蛙眼状斑,潮湿时叶背病斑中央部分密生霉层,病重时病斑合并,叶片枯死脱落。茎斑纺锤形或椭圆形,荚斑圆形或椭圆形,籽粒病斑明显与叶斑相似,为圆形蛙眼状,轻病粒仅产生褐色小点。2大豆灰斑病研究进展2.1生理小种美国的Atho分析,获得了基因组特异的指纹图谱,对指纹

4、图谱和毒力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比较也将成为鉴定生理小种的可行方法7。2.2抗性及致病机制1991年张晓刚等初步提出在多个生理小种混合群体的侵染下,田间抗性的遗传表现呈复杂的基因效应,非等位基因互作的上位效应普遍存在8。陈绍江以电子自旋共振技术(ESR)为手段研究结果表明,病叶内的自由基浓度均远高于正常叶片,感病品种显著高于抗病品种。抗病品种在感病后,叶组织内的自由基浓度升高幅度远低于感病品种。这一现象说明,感病品种更易受到病菌的破坏。接种灰斑病菌后,抗病品种叶片中自由基含量比相应对照有所增加,而感病品种的自由基含量比相应对照有所降低9。灰斑病菌侵染

5、后,感病品种膜质过氧化水平加重,保护酶体系失去活力,而抗病品种虽然丙二醛(MDA)含量有所增加,但膜质的保护酶系统活性都很强,植株受害较轻。过氧化物酶、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变化反应了品种对灰斑病的抗性,这2个同工酶的协同反应标志着品种抗灰斑病的特性。另外,氨基酸的变化规律可以作为大豆灰斑病研究的一个生理生化指标,为生理生化抗性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刘丽君又对具体的小种感病机制进一步研究,提出灰斑病1号小种主要是使感病大豆品种叶肉细胞叶绿体膜蛋白受到损伤,然后使植株发病;灰斑病7号小种对大豆影响主要作用于细胞色素的表达上,使细胞色素不能合成,

6、从而表现出感病反应;而抗病品种则无此反应10。2.3抗病资源筛选大豆材料对灰斑病的抗性在品种间差异显著,因此进行抗病材料的筛选是抗病育种工作的基础。1976年合江农科所对黑龙江省内外2000份材料进行人工接种,筛选出200余份高抗材料。朱希敏等对1781份大豆材料进行灰斑病抗性鉴定,发现免疫材料81份11。齐宁对黑龙江、吉林2省的916份大豆品种的抗性鉴定表明,黑龙江省的638份材料中有0.31%表现免疫,9.09%表现高抗,16.46%表现中抗;吉林省的323份材料中,1.55%表现免疫,11.46%表现抗,23.33%表现中抗;同时发现供试

7、品种叶部发病与荚部籽粒发病有较高的正相关。张丽娟、杨庆凯6对108份大豆品种和品系用10个灰斑病菌生理小种进行了抗性鉴定,筛选出抗8个以上生理小种的高抗资源46份,其中包括生产上曾使用和正在使用的品种21份,国内外鉴定寄生6份,产量鉴定品系19份。由此可见,生产上曾使用和正在使用的品种中抗性高的所占比例很高,能够有效控制灰斑病的发生。抗10个生理小种的材料13份,占供试材料的12.03%。马淑梅等12对500份灰斑病新广谱抗病资源进行了混合菌种鉴定,结果表明高抗材料46份,占供试材料的9.2%,抗病材料47份,占9.4%,中抗材料10份,占21

8、.0%;分生理小种测定有23份材料抗多个(4个以上)生理小种,为新广谱抗病资源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在鉴定的93份抗病以上的材料中,国内新品系占4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