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反应性结核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

无反应性结核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

ID:25222608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7

无反应性结核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_第1页
无反应性结核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_第2页
无反应性结核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_第3页
无反应性结核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_第4页
无反应性结核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无反应性结核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无反应性结核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关键词】无反应性结核病  无反应性结核病是全身血行播散型结核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一种少见的严重的全身性结核病,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与一般结核病相比有较多不同点且病死率很高,易误诊误治。近年来,由于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使得无反应性结核病发病率上升。我们对6例无反应性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来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护理特征。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分析2000年以来我院及国内部分文献无反应性结核病个案报道,共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0天~65岁,平均29.5

2、岁。临床特征表现为发热5例,其中高热4例;有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3例;头痛、恶心、呕吐3例;严重疲乏无力、声嘶、上腹痛各1例。主要体征为贫血、消瘦7例,浅表淋巴结肿大3例,肝脾肿大4例,腹水3例,心包积液和消化道出血各1例。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特征主要表现:双肺结节和小斑片影5例,肺实变影3例,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3例,出现胸腹水3例,出现心包积液和脑膜炎各1例,1例尿中出现透明和颗粒管型,3例行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病理诊断为无反应性结核病,累及支气管、肺、肝、脾、肾、肾上腺、肠道、肠系膜淋巴结、腹膜、

3、脑膜和淋巴结等器官和组织。1.2治疗及转归6例中5例进行了抗结核治疗,2例痊愈,3例在治疗2~3个月后死亡;1例未用抗结核药物而用抗生素治疗,1例在治疗118天后死亡。2护理2.1一般护理2.1.1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特别是结核病进展期、毒性症状明显或病灶处于高度活动状态,如发热、肺代偿功能不全者,应卧床休息,当毒性症状消失、病灶活动性减退时,可以恢复适当体力活动。2.1.2饮食肺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定时开启门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整洁,

4、禁止随地吐痰。2.1.3病情观察注意体温、脉搏、呼吸等变化,若持续高热不退、脉搏快速、呼吸急促,均提示病情加重,应加强护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抗结核药物治疗的疗程长,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如对听神经损害属不可逆转,更应仔细观察。异烟肼可引起周围神经炎及肝脏损害;利福平也可损害肝脏;链霉素易引起听神经及肾脏损害;乙胺丁醇易引起视神经炎及皮疹;对氨基水杨酸可引起胃肠及肝脏损害;氨硫脲除对胃肠、肝脏有损害外,还可抑制造血功能。一旦发现以上情况,及时与医师联系,及早停药。2.2心理护理结核病由于病程长、治疗周期长,患者均

5、有恐怖、焦虑心理、情绪不稳定。护士必须安慰患者,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当人们在议论时,总以为是谈论自己,更不敢接触别人,怕人们嫌弃,有的患者病情并不重,躺在床上胡思乱想,总觉得病情重,希望多打针多吃药,护士应多开导,解除患者的精神心理负担、被动依赖和习惯心理。肺结核患者住院时间长,受疾病长期折磨,养成了一切依赖医护人员的习惯,有的因长期住院改变了以前的生活习惯,总认为自己离不开医院,明明身体已复原仍不愿意出院,护士应结合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做好心理护理,培养患者生活自

6、理的能力。出院保健指导:尽可能让患者了解有关消毒、隔离、服药注意事项,生活安排及定期复查等方面知识。3讨论无反应性结核病自有报道以来,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882年,Landouzy首先将其命名为伤寒型结核病[1],此后又称为急性干酪性粟粒性结核病、急性结核性败血症、全身无反应性结核病、原发型网状内皮系统结核病;1954年,Obrien综述文献报道66例及8例临床病理所见,提出了无反应性结核病的概念,将其定义为致命性结核病,全身多脏器含有粟粒性坏死灶,内有大量抗酸杆菌,而病灶边缘为正常实质细胞,缺乏细胞反应。

7、此后文献报道多沿用此名,它是结核病误诊误治的主要类型和死因。无反应性结核病的流行情况不是很清楚,根据各方面的资料推测,其在结核病中的发生率约为0.1%[1],类固醇结核病中有48%左右为无反应性结核病[2]。近年来,由于免疫抑制剂使用增多和艾滋病病毒感染增加,该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责任编辑:admin)3.1无反应性结核病临床特点与诊断3.1.1影响发病的因素发病不受年龄、性别限制,但以青壮年为主,免疫力低下是重要的原因。据有关资料报道,无反应性结核病发病年龄17~70岁,但以青壮年为主,除先天性结核和婴幼儿

8、结核外,平均发病年龄36岁。本组资料显示,患者发病年龄最大65岁,最小20天,平均29.5岁。本组有5例患者病前使用免疫抑制剂,可能是重要的诱因之一。3.1.2起病急、发展快、预后差无反应性结核病多起病急,临床症状明显,病程进展快,预后极差。有报道无反应性结核病在未经抗结核治疗的情况下一般在半年内死亡,而经过积极抗结核治疗的部分患者仍然在2~3个月内死亡,死因多为全身衰竭、感染和水电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