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212804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9
《浅谈“六气”对预防中风病的基础作用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六气”对预防中风病的基础作用论文.freelorrhagicapoplexy)和缺血中风(ischemicapoplexy)[2]。由以上可知,中风病的发生、发展,无论是在病因上还是在病理上都与六气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如血之与气并走于上所致的大厥,肾精不足,气血虚衰不能温养四肢筋骨肌肉所致的偏枯等,均是由于六气的失调所致。2气血与中风病的关系正如《素问·调经论》所云:“气血以并,阴阳相倾,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而导致血和气都循经络上逆而发生大厥证。《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精者养神,柔者养筋。”“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指出了气血与中风病的密切关系。气与血是人体生命活动最
2、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二者是相互资生,相互依存。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旺则血生,血旺又能作为气的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在病理情况下,二者又相互影响,气病及血,血病及气。若气虚则固摄作用减弱,血不循经而逸出脉外发生于脑可导致出血中风;若气虚或气滞,推动血行的力量减弱,则血行迟缓,流行不畅,出现气虚血淤或气滞血淤,淤滞于脑血管就会出现缺血中风。譬如中风病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就是由于暴怒伤肝致气机逆乱,血随气行,并走于上而致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中风病证。即《素问·生气通天论》所云:“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的病变。近贤三
3、张(张伯龙、张锡纯、张山雷)也多强调《内经》“血苑于上”,“血之于气并走于上”的病机。张锡纯的经典名方镇肝熄风汤就是针对此证而设的。3精血津液与中风病的关系精血津液四者关系极为密切,均指体内的阴液、体液而言,在人体有生殖,繁衍后代,濡润空窍,补益脑髓,滑润关节,营养肌肤的作用。精血津液在正常情况下,相互资生共同作为人体活动的物质基础,使人体关节活动自如,使人聪明灵敏,使肌肤滋润,在病理情况下,亦相互影响。精脱可致液脱,液脱可致血脱,血脱亦可致津脱。临床上肝肾阴亏,肾精不足,阴虚阳亢所致的中风,就是由于精血津液的亏虚所致的虚风内动。肾藏精,主骨生髓,肾精不足则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
4、为之若倾,目为之眩晕。由于精血津液的不足,使关节失养,肌肤失润,脑失所养,故致头昏、耳鸣、四肢屈伸不利、步履艰难等症。4脉与中风病的关系《灵素·决气篇》云:“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正常情况下脉按一定的轨道运行气血,营养周身,运行不息。如果脉失去了壅遏营血的作用,使血不循经而外溢,横窜经络,亦会导致中风的发生。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脑血管突发破裂而导致的出血中风。5六气与中风病人年龄的关系六气不但与中风病关系密切,且与年龄密切相关。中风病的好发年龄多为中老年期,而在青壮年期则较少见。因为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六气亦表现为不足,如《景岳全书·非风》说:“卒倒多由昏聩,本皆内伤积损颓
5、败而然”。青壮年生理机能旺盛,元气无损,体力充沛,如《灵枢·营卫生会篇》所云:“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濇,五脏之气相搏。”由此可见,人的年龄决定人体的六气盛衰,所以说中风病多好发于中老年人。6治疗中风病应注重调补六气中风病属本虚标实的疾病,其病本于六气失常和阴阳失调,所以在治疗中风病时除针对其主证治疗外,更要注重调补六气之虚实,如对气血虚衰,血不能养筋之中风,在治疗上当大补六气中之气血,并根据《素问·调经论》所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者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是故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的指导思想治之。对形不足者
6、,温之以气,血不足者,补之以味。综上所述,六气与中风病的关系极为密切,在未发病之前,根据治未病的指导思想,要时时注意六气的顾护,切忌生活不规律,无节制地吸烟、饮酒、过食肥甘,不坚持体育锻炼,不重视高血压病、糖尿病的严重危害,以致造成发生中风病的严重后果。正如《景岳全书·非风》所说:“凡病此者,多以素不能慎,或七情内伤,或酒色过度,先伤五脏之真阴,……以致阴阳相失,精气不交,所以忽尔昏愦、卒然仆倒”。在病理情况下,因任何一气有损耗时都会相互影响,故治疗时不能从一气孤立看待,应从整体观念出发,治此顾彼,求本论治,从而达到全面有效的治疗中风病的效果。笔者从“治本”的观点出发,对中风病的预
7、防提出了上述拙见,希望能够为广大患者和医务工作者在防治中风病中提供一点帮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