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研究

县域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研究

ID:25212507

大小:125.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11-18

县域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研究_第1页
县域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研究_第2页
县域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研究_第3页
县域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研究_第4页
县域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县域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县域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研究文章标题:县域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研究摘要: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层次结构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迅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是资源开发、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的主体。山东省是一个人口大省、资源大省、经济大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同时也是环境污染严重的省份,当前我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如何保持县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我省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此,对我省县域经济与环境保护发展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县域经济环境保护协可持续发展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层次结构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

2、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经济乃至全国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国家政权得以稳固的基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县域经济迅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是资源开发、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的主体。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处理好它们的关系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坚持县域经济发展必然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发展县域经济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山东省是一个人口大省

3、、资源大省、经济大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在国家统计局“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评价中,进入百强的山东县市达21个,但同时也是环境污染严重的省份,当前我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如何保持县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我省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一、我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现状自“十五”计划启动以来,我省的环境保护卓有成效。环境保护“十五”计划重点工程项目竣工验收97个,共投资128亿元;在建的112个项目中,已完成投资103亿元。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65处,面积963千公顷。生态省建设规划工程启动,各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52个,面积8037千公顷。深

4、人开展了环境空气、河流湖库、近岸海域和污染源监测,定期发布全省环境状况公报。围绕加快经济发展,省政府对治污工作做出部署,加大了污染防治力度,2003年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总体比2000年削减10以上。省里还出台刊山东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和《山东省辐射环境管理办法》。加强了全省环保系统执法规范化建设。省人大做出了《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议》,省政府编制实施了《山东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国家环保总局将山东列为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环境质量指标体系”研究,开展了环保信用等级管理活动。在县域和农村环保方面,已建设

5、各级生态示范区试点52个,生态示范区建设主要在县域一级开展工作,同时还开展了将范围拓展到乡镇和农村的“环境优美乡镇”评比活动,系统地提出乡镇一级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指标,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交给乡镇政府和农民群众,寻找到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力抓手。经省环境保护局审核,2004年4月20日已经对拟命名为第一批(2003年度)的5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即平度市南村镇、胶州市李格庄镇等进行了公示。“环境优美乡镇”所提出的“开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饮用水及其水源地保护、农村能源建设、生活污水及垃圾处理、农业有机废物处置、村容镇貌建设”等创建内容,不仅对目前农村存在的环境问

6、题有鲜明的针对性,而且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内容。但当前我省仍存在着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质量日益下降。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仍居全国前列,特别是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排污总量大与环境容量小的矛盾仍十分突出。县域经济得到持续的高速增长,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生态环境代价。一方面低技术、粗管理、高耗能乡镇工业的发展,使乡镇工业对资源的利用强度日益扩大,环境污染不断加重,加上工业“三废”得不到有效处理,还有化肥、农药、农用地膜的残留,畜禽粪便污染加剧,农作物秸秆焚烧12全文查看及废弃污染严

7、重,都会导致土地肥力下降,水质恶化,水体污染不仅影响水产品质量,而且使许多居民的生活用水失去安全保障,另一方面,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综合开发规模日益扩大,由于长期采取掠夺式开发、粗放式经营使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土地沙漠化、盐碱化速度加快,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二是复合型污染特征明显。工业污染仍很严重,生活污染比重不断增加,农业面源污染日渐突出。在相当多的地区,历史遗留的环境污染问题尚未解决,又出现了许多新的污染问SCIENCEANDMANAGEMENT-徽黔粼缨题。三是环境管理体制不完善,环境意识严重缺乏。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和

8、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不少县市领导注重外延式扩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