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胃腺癌微淋巴管密度的研究

60例胃腺癌微淋巴管密度的研究

ID:25209241

大小:5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7

60例胃腺癌微淋巴管密度的研究_第1页
60例胃腺癌微淋巴管密度的研究_第2页
60例胃腺癌微淋巴管密度的研究_第3页
60例胃腺癌微淋巴管密度的研究_第4页
60例胃腺癌微淋巴管密度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60例胃腺癌微淋巴管密度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60例胃腺癌微淋巴管密度的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胃腺癌中微淋巴管的分布特点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微淋巴管特异标记D2-40对60例胃腺癌的癌中心组织、癌边缘区组织及其相应正常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微淋巴管密度,以CD34标记血管作对比。结果胃癌中心未见明显微淋巴管;边缘区微淋巴管明显增多,胃癌边缘区淋巴管密度较正常胃组织增高(P<0.01),胃癌边缘区微淋巴管密度与胃腺癌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或0.01)。结论胃癌组织边缘区存在新生微淋巴管,癌周围微淋巴管

2、密度增加与胃腺癌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胃癌边缘区微淋巴管密度测定对淋巴结转移可能性的判断具有一定意义。【关键词】胃肿瘤;淋巴管新生;微淋巴管密度;淋巴转移;肿瘤转移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distributionpatternsoflymphaticmicrovesselingastricadenocarcinomaandthEirrelationshipphonodemetastasisofgastricadenocarcinoma.Metho

3、dsIncentralcancertissues,theperitumoraltissuesandcorrespondentnormaltissuesof60patientsa,theexpressionofD2-40andCD34munohistochemistry,byphaticmicrovesseldensity(LMVD)icrovesseltissuesa.Anelevatedmicrovesseltissuesoralgastricadenocarcinoma,paredtonorm

4、altissues,thereicrovesseldensityinperitumoraltissuesofgastriccarcinomaphaticmetastasis(P<0.05or0.01).ConclusionThelymphangiogenesisisshooraltissuesingastricadenocarcinoma,elevatedLMVDingastricadenocarcinomashophaticmetastasisanddifferentiationtype.

5、  Keyachneoplasms;lymphangiogenesis;lymphaticmicrovesseldensity;lymphaticmetastasis;neoplasmmetastasis  肿瘤淋巴道转移机理与肿瘤新生淋巴管(淋巴管新生)研究成为继血管生成机理研究的前沿领域,新的淋巴管的特异性标记物的发现为深入淋巴管机理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新近研究表明[1],许多肿瘤可能存在新生淋巴管机理,通过用淋巴管内皮细胞表面标记证实在肿瘤周围存在着淋巴管新生和淋巴管扩张的现象,肿瘤具有使其周

6、围淋巴管数目增加的特性,导致其转移的可能性得到提高。本组在同一组织中用单克隆抗体D2-40和CD34两种免疫组化方法,对人胃腺癌组织进行微淋巴管与微血管的染色,观察微淋巴管的分布特点,探讨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60例2001~2002年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根治术切除原发性胃癌病例,高、中、低分化腺癌各20例;要求包癌中心组织、癌边缘区组织和相应周围大致正常组织,癌边缘区组织距肿物边缘0.3cm以内,周围大致正常胃壁组织距肿物边缘≥5cm。其中有淋巴结转移者38

7、例,无淋巴结转移22例。所选病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34~60岁,平均52.3岁。  1.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联合运用两种免疫组化D2-40(M2A)和CD34。淋巴管特异标记D2-40对60例胃癌组织、癌边缘区组织及其相应正常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微淋巴管密度,以CD34标记微血管作为对比。常规石蜡切片共4张,一张为HE常规染色,两张分别以D2-40和CD34为一抗标记微淋巴管和微血管,一张以PBS代替抗体作为阴性对照。D2-40(购自美国SantaCruz公司)和CD34抗体(福州迈新

8、生物技术公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按两步法步骤进行,经DAB显色后,苏木素复染,中性树胶封片,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  1.3结果判定D2-40和CD34阳性的判定以细胞质染色有清晰淡黄色至棕黄色颗粒。本组将D2-40+/CD34-管腔视为微淋巴管,将CD34+管腔视为微血管。管腔的判定标准:棕黄色细长管壁包绕的条索状或塌陷状不规则形的管腔,内无红细胞,由大且向腔内突出的单层内皮细胞构成。  1.4结果计数参照OhnoM等[2]报道方法进行微淋巴管密度计数;微淋巴管密度计数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