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的思考论文

对于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的思考论文

ID:25208253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8

对于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的思考论文_第1页
对于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的思考论文_第2页
对于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的思考论文_第3页
对于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的思考论文_第4页
对于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的思考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于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的思考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于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的思考论文一直以来,课堂就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如何让学生用45分钟时间掌握较多的知识,教师的讲解很重要,知识点如何呈现给学生更加重要。最近,正好讲了“函数的零点”这一课,下面,我就这一课在一直以来,课堂就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如何让学生用45分钟时间掌握较多的知识,教师的讲解很重要,知识点如何呈现给学生更加重要。最近,正好讲了“函数的零点”这一课,下面,我就这一课在两个班的讲解作一点对比分析。高一(3)班的课堂环节设计完全是按照我事先的备课进行的,下面是我讲这一课时教案的例题部分:【例题1】求函数的零点。变式:求函数的零点。【例题2】判断函数是否存在零点

2、。变式:判断函数在区间(2,3)是否存在零点。【例题3】求证:函数在区间上存在零点。思考:如果是函数的零点,且,函数在上连续,那么一定成立吗?例1的是让学生学会求函数的零点,同时注意解题规范。通过变式让学生体会:①并不是所有的函数都有零点,函数有零点时,零点可能不止一个。②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用求根公式,也可以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提高解题速度。有95%的学生能准确地做出该题。例1讲完后,我给出了例2。学生都能想到用零点的定义求解。直接令,求出方程的两个根,从而该函数肯定就有零点。我没有否定学生的做法,而是大加肯定。随即给出了变式。有30几个学生举手,我让其中的一个学生回答,他说:“,正好在

3、区间内”。学生很容易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又给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有其它办法解决吗?”他们陷入了思考中,有近2分钟,课堂都很安静。我在讲台前觉得有点尴尬,我的本意是由该题引入函数零点的存在定理,从图像的角度加以考虑,但是学生不能理解我的意图。我就只好自己画出图像,讲了零点的存在性定理,对这一题重新进行了讲解。虽然定理是给出来了,但是我总感觉这里的教学环节链接不够自然。讲完了定理后,就是应用,我给出了例3,本以为很顺利,学生马张鸣提出了疑问:“老师,为什么3次函数是连续的?”我有点蒙了,根本没有预料到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最后,我只好说:“等你们以后继续学习时就明白了,先记住这样的三次函数

4、是连续的。”这一节课虽然讲完了,但是我的心里总觉得有点遗憾。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决定将教案中的例题部分进行修改,如下:【例题1】求函数的零点。变式:求函数的零点。【例题2】判断函数是否存在零点。变式1:判断函数在区间(2,3)是否存在零点。变式2:判断函数在区间上存在零点。变式3:求证:函数在区间上存在零点。思考:如果是函数的零点,且,函数在上连续,那么一定成立吗?(提示:函数)捧着修改好了的教案,我走进了高一(6)班的讲台。例1的过程讲解类似。进入了例2之后,我没有否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顺利地讲了变式1,随即给出了变式2。我让学生5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我注意到学生在采用变式1

5、的解题方法,令,然后想办法对该方程求解。当然是行不通的。我进入到小组中去,鼓励他们尝试用其它办法。有一部分学生想到了用图像的办法。将方程转化为,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了两个函数的图像,由图像发现这两个图像的交点在之间,从而解决了问题。为了达到我的目的,我引导学生去计算变式1和变式2中端点对应的函数值,发现有共同点:,也即端点函数值异号。由学生的旧知,二次函数、对数函数在给定的区间上图像是连续不断的,所以画图时,要想从轴上方变化到下方,或者从轴下方变化到上方,图像必然会穿过轴,根据零点的等价条件,在给定的区间上必有零点。根据这样的结论,引入了零点存在性定理,学生就不难理解定理的两个条件:①函数

6、在上连续不断,②满足。然后,我简单地给学生陈述:我们所学的基本初等函数在确定的范围内都是连续的,同时与二次函数相似的三次、四次函数也是连续的,由此引入了变式3,学生能准确地用定理进行证明。做完后,我与学生一起研究了思考题,有了提示,学生能够很快地解决了问题,同时也明白了零点的存在性定理中两个条件是充分而非必要的。两节课我都进行了当堂检测,题目如下:1、函数,则该函数的零点是_______.2、如果二次函数有两个不同的零点,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已知函数的图像是连续不断的,且与有如下的对应值表:123456-2.33.40-1.3-3.43.4则函数在区间上的零点至少有____

7、___个第一题是检测学生是否会求零点,第二题是考察零点的等价条件,第三题是对零点存在性定理的理解。课后我进行了批改,(3)班共46人,有30人全对,(6)班48人,有45人全对,主要错误是在第3题。说明学生对零点的存在性定理并没有完全理解。解题时应使用数形结合的思想,阅读表格画出草图,从图像上找与轴交点的个数,就是函数的零点的个数。通过这节课,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课堂环节的设计安排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愈加体会到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