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学生,走近真实的课堂教学——对“比的意义”教学的反思

走近学生,走近真实的课堂教学——对“比的意义”教学的反思

ID:25206406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8

走近学生,走近真实的课堂教学——对“比的意义”教学的反思_第1页
走近学生,走近真实的课堂教学——对“比的意义”教学的反思_第2页
走近学生,走近真实的课堂教学——对“比的意义”教学的反思_第3页
走近学生,走近真实的课堂教学——对“比的意义”教学的反思_第4页
资源描述:

《走近学生,走近真实的课堂教学——对“比的意义”教学的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走近学生,走近真实的课堂教学——对“比的意义”教学的反思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正悄然地发生着许多新的变化。什么是理想的课堂?在新的课程理念下,面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品格、价值追求,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来与学生对话交流?课堂上怎样让他们真正成为主动者,参与到老师的思维体操中来?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有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只有走近学生,才能走近真实的教学,从而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的场所,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当前,老师们正在认真贯彻新标准的要求。我作

2、为一名课改一线的老师,也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应用到课堂中,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有一些新的变化。教学中有收获与失落,也免不了意外和尴尬,前不久,我就遇到过一次。在教“比的意义”的这一节时,我设计了以下学习环节:1、教育“比”的第一个作用:同类量的比。①请第一组同学(男生7人,女生5人)起立,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自由提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a男生和女生共有几人?b男生比女生多几人,女生比男生少几人?c男生、女生分别占全组人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d男生是女生的几倍,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e男生比女生多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女生比男生少

3、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②对问题进行分类a—求两个量的和。[1][2][3][4][5]下一页b、c、d、e—对两个量进行比较。③分析对两个量进行比较的方法,各有什么特点?(b—差比,c、d、e—倍比)④揭示新的比较方法:“比”,在教师引导下用“比”描述两个量的关系。2、归纳比的意义。3、教学例2:一列火车2小时行180千米,用“比”来描述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引出“比”的另一个作用:不同类量之间的比。4、教学“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5、教学求比值的方法。6、练习。练习反馈效果较好。下课了,我正为教学效果感到满意时,经常爱提问的

4、一个男生走过来,对我说:“老师,我觉得用从前的知识来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既清楚又明白,为什么还要学比呢?”我不由得愣住了,学生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为什么会否定新知识的作用呢?坐在办公室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翻开教案,再读、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从头到尾都清楚地说明了一个特点:“远”。首先远离生活。完全以教材为中心,以教材作为学习活动的全部内容,并把知识点分为一个个的小步子,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课开头利用第一小组男、女生人数来教学新知,仅仅是将狭隘的生活情境作为一种激趣的手段,没有提供更多的感性材料,对教材生活化的处理忽视了现实性,割断了数

5、学与生活的联系。其次远离学生。“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少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知识积累,但我在课堂忽视了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所学内容完全由教师提供,“小步子、短距离”的提问,其实否定了学生自主探索、思考的主动性,剥夺了学生自主建构的权利和获取广泛数学活动的经验。一节课更像纯粹的数学思考活动,主动地位早已被我倒置了。虽然他们掌握了比的意义和作用,但头脑中有多少是真正属于他们自主习得的知识呢?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第二天,我修改了教案,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又走向另一平衡班进行教学,情况如下:1引入课题[1][2][3]下一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