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突破口举纲张目——《苏州园林》教学举隅

找准突破口举纲张目——《苏州园林》教学举隅

ID:25190816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8

找准突破口举纲张目——《苏州园林》教学举隅_第1页
找准突破口举纲张目——《苏州园林》教学举隅_第2页
找准突破口举纲张目——《苏州园林》教学举隅_第3页
找准突破口举纲张目——《苏州园林》教学举隅_第4页
资源描述:

《找准突破口举纲张目——《苏州园林》教学举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找准突破口举纲张目——《苏州园林》教学举隅晋代文学家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品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应当有一个焦点才成。”中外两位文学大师所说的“片言”“焦点”向我们表明:在有些文章中确实存在足以牵动全篇的关键点。钱梦龙老师也说过分析文章要找到“带动全篇”的“合适”的“口子”。钱梦龙老师所说的“口子”,即“突破口”,亦即上面两位文学大师所说的警策之“片言”、聚光之“焦点”。因此,在教学中寻找“合适”的“突破口”,定能举纲张目,牵一发而动全身,投一子而

2、定全局,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否则,就像“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一样,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徒劳无功。下面以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的《苏州园林》为例谈谈笔者的拙见。《苏州园林》本是叶圣陶先生为摄影集写的序言,但人教版初中语文一直把它作为一篇典范的说明文列入教材之中。叶圣陶先生自幼长在苏州,“童时常与窗侣嬉游”于苏州园林。因此,叶圣陶先生对苏州园林是相当熟悉的,并有着特殊的感情。作为一位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先生对苏州园林不可能只是欣赏,只是熟悉,他不可能不对苏州园林进行研究。因此,叶圣陶先生对苏州园林不仅有

3、独特的感情,还应该有自己独到的观点和见解。所以《苏州园林》这篇文章不仅写得流畅自然,而且文中有画、画中寓情。读了此文,即使没有游览过苏州园林,也会对苏州园林有个大概的了解,并留下较为深刻而美好的印象。苏州园林大大小小有一百多处,最著名的有拙政园、狮子林、留园等。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并非为某一处园林而作,而是为所有的苏州园林所作。如何教学这篇典范的说明文,从哪个“突破口”入手,笔者颇费了一番心思。“突破口”很多,但哪个“突破口”最“合适”呢?这就需要每位老师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对教材把握程度来进行

4、选择了。笔者在教此文时,先展示了一些苏州名园(如拙政园、狮子林、留园等)的图片,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这些园林的共同特征。学生的兴致勃勃,有的说:“都有假山和池沼。”有的说:“都有绿树和鲜花。”有的说:“都有雕梁画栋。”有的说:“都美丽如画。”……然后,笔者让学生朗读全文,看看叶老是怎样概括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的。学生很快找出了这一句:“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笔者顺势将“完美的图画”板书到黑板上。围绕“完美的图画”这一突破口,笔者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精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

5、图画”一词与哪个句子相照应,“完美”一词又与哪个句子相照应?学生默读课文,讨论交流,最后归纳为:图画与“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相照应。完美与“无论站在哪个点上,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相照应。2.苏州园林的确很美,闻名中外,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称。苏州园林犹如一幅幅美丽的水彩画。为了做到这一点,设计者和匠师们作了哪些努力呢?引导学生品读3—6自然段,分析、理解,讨论、交流,得出如下结论:四“讲究”:

6、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在分析这一问题时,笔者始终结合挂图,并将“故宫博物院”的挂图与“苏州园林”之挂图进行比较,理解“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的含义。然后结合挂图引导学生理解墙隔廊界的作用等。3.是不是注意到了上面的四“讲究”,苏州园林就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速读7—9自然段,分析、理解,讨论、交流,得出如下结论:三“美”:角落美、门窗美、彩美。只有同时注意到“四‘讲究’”和“三‘美’”,才能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

7、。由“四‘讲究’”到“三‘美’”这是采用了由主到次、从局部到细部的说明顺序。4.“游览者游苏州园林,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也就是说,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独特匠心使苏州园林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课文中哪一个词语最能概括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设计这个问题,目的有二:一、引导学生用词典查出“标本”一词的本义,进而理解其在文中的意思。二、引导学生复读课文,领会字里行间所渗透的叶老对苏州园林艺术美的赞颂和眷恋之情。笔者通过“完美的图画”这个突破口,设计了上面的四个问题,较为全面地解读了《苏州园林》一文,

8、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综上所述,教师根据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实际和自己对教材的把握程度,找准那举纲张目的“合适”的“突破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了知识,陶冶了情操,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周瑞奇江苏省新沂市第四中学2214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