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189704
大小:54.4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8
《黄庭坚在江西的诗歌创作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华东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书课题名称黄庭坚在江西的诗歌创作课题来源自选课题课题类型DZ导师阳达学生姓名赖萍学号20130710020110专业汉语言文学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黄庭坚是北宋江西地区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书法家。建国后,学术界对黄庭坚愈加关注,但是主要研究著作都是把重心放在山谷整体性的研究上,地方性的研究较少。目前关于黄庭坚地域性研究涉及的区域只有巴蜀、涪州、桂林、青神、宜州等地,而对于黄庭坚在江西生活写作的地域性考察仅有数篇。对黄庭坚江西地域诗歌的研究,可以深度挖掘江西地域文化给他带来的影响,汲取诗人精神养料,有利于进一步弘扬江西地域的优秀文
2、化。黄庭坚江西地域诗歌充分体现了黄庭坚早期诗歌创作的特点。他在太和时期为官,深入基层,言百姓疾苦,执政为民,体现了他诗歌现实主义的一面。研究他江西地域性诗歌,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和了解黄庭坚。学术界对黄庭坚的研究收获颇丰,但也有不足的地方,需要我们进行探索和改正。二、文献综述国内黄庭坚研究,主要从建国后开始慢慢起步,1080年逐步进入第一个发展期,21世纪对黄庭坚研究进入一个成果丰硕期。近十年来形成了一支以莫砺锋、周裕错、钱志熙、黄宝华、祝振玉、张晶、昊晨等知名学者为主要力量的研究队伍。学术界偏向对黄庭坚进行整体性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有思想研究,例如黄庭坚
3、的心性论、修养论、禅学源流思想;诗学理论研究,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脱胎换骨等诗学主张;美学特征研究,奇崛深折的结构美、力度感追求、谐趣与理趣、深藏意境等诗法研究。除了上述几个方面,还有部分论文专门针对黄庭坚生平经历进行的考证及研究,主要集中于黄庭坚贬谪黔州、宜州期间,这部分文章地域性研究的倾向加强。关于黄庭坚地域性研究涉及的区域,主要有巴蜀、涪州、桂林、青神、宜州等地,而关于黄庭坚在江西生活写作的地域性考察著作和论文屈指可数。王琦珍的书籍《黄庭坚与江西诗派》叙述了江西给山谷带来的影响和二者的联系,简要分析了山谷地域诗的艺术特色。胡源《黄庭坚在太和任上的诗歌创
4、作》以山谷元丰三年至六年在太和任上的时间为界限,对黄庭坚的为官作风、诗歌艺术风格、艺术特点进行了介绍。陈淳清的《黄庭坚与庐陵》从地域性的角度,对黄庭坚在太和任上的政治表现、交游情况以及对江西如吉州等地的风景描绘诗篇作了分析。温吉弟在《北宋江西籍词人创作叙论》主要划分了“江南西路”的地理位置,文学上谈到了山谷的江西词创作。总体而言,这些研究体现了学者不断追求创新的精神,使研究角度不断得到了拓展。这些新的角度对我们后来学者的继续研究具有积极的启迪意义。同时,这些研究也使我们对黄庭坚认识更为深刻,但也有不足的地方,需要我们进行探索和改正。三、论文大纲本文主要从黄庭坚在
5、江西创作的诗歌着手,分析黄庭坚在江西创作诗歌的题材内容和思想内容,同时分析这些诗歌创作的风格及艺术特色。论文大纲如下:1.引言2.黄庭坚地域性研究综述和江西时期经历简述2.1黄庭坚地域性研究综述2.2黄庭坚在江西的经历3.黄庭坚在江西所作诗文题材内容及思想感情3.1黄庭坚在江西时期所作诗歌题材内容统计3.2山河风光及人文古迹3.3题赠唱和3.4心系百姓4.黄庭坚江西地域诗的艺术特色4.1求新出奇的意象4.2繁复生僻的用典4.3现实主义的风格5.结语6.致谢7.参考文献四、方法及预期目的研究方法:本文所用的研究方法以类型归纳和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法相结合。对黄庭
6、坚所作江西诗歌的归纳整理分类,将之与其他地域和时期的诗歌进行对比,进行自己的研究分析。预期目的:通过对课题的认真解读,完成一篇准确且有质量的本科毕业论文。为学术界对黄庭坚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五、参考文献[1]郑永晓.黄庭坚年谱新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2]黄庭坚.黄庭坚全集[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3]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高锋.论黄庭坚诗歌的用典[D].南京师范大学,2001.[5]胡源.黄庭坚在太和任上的诗歌创作[D].绍兴文理学院,2003.[6]郑永晓.黄庭坚的诗
7、论与晚年诗歌创作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2000.[7]谢勇.黄庭坚隐逸诗及其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4.[8]王守国、余良明.独惊斯世擅风流—试论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色[J].许昌师专学报,1990年第4期.[9]叶帮义.20世纪的黄庭坚诗歌研究[J].中国韵文学刊,2004年第1期.[10]黄宝华.黄庭坚选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11]钱志熙.黄庭坚诗分期初论[J].温州师院学报,1989年第4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课题类型:(1)A—工程设计;B—技术开发;C—软件工程;D—理论研究;(2)X—真实课题;Y—模拟课题;Z—虚
8、拟课题(1)、(2)均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