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184845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8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与融合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与融合论文【摘要】学科渗透的教学模式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不仅为心理健康教育开拓了广阔的领域,也为学科教学的变革提供了实质的空间。本文阐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的相关策略。【关键词】【摘要】学科渗透的教学模式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不仅为心理健康教育开拓了广阔的领域,也为学科教学的变革提供了实质的空间。本文阐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的相关策略。【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教师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教学情境及教学组织形式,有意识地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2、地发展。一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的内涵所谓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的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在授予学生一定学科知识的同时,开发他们的智力和创造力,提升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二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的必要性1.受教学活动内在本质所决定从学生的角度而言,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是学习者,而学生在求知和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不断发展的心理活动过程。教学活动提供给学生的所有学科文化知识,只有在学生的筛选、内化的前提下,才能被学生吸收和利用,转化为属于自己的知识。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
3、还必须适应教师的教学特点,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更要应对各种考试,这就必然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挫败感,甚至心理障碍。因此,学生不仅需要教师在学习方面的指导,更需要教师在心理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2.受教学活动目标所要求教学活动是教师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培养能力和道德品质、促进其人格发展的过程,其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人格品质。完整的教学活动不仅包括学生的认知活动,还应包括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活动,只有当学生的这些心理活动都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而,教学活动在完成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智力、品德培养的同时,还要完成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学活
4、动与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三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的策略1.针对教学活动角度,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1)教学设计的制定侧重学科渗透。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传统的教学目标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目标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当前的教学目标,还应考虑情意和行为目标,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挖掘教学资源中蕴藏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根据学科的具体内容寻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渗透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重点,但也不忽略难点;教学方法则要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
5、性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任何内容、任何时间都能够渗透。(2)教学活动的开展注重心理辅导。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在课堂这个特定的空间进行的。学生在课堂上的优劣表现会影响其情绪、行为以及人格的形成,对学生心理产生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从而带动课堂良好活跃的气氛。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使教学活动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3)教学效果评估的标准实施人性化。考试和考查是评估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下,题海战术、频繁考试以及分数至上的评价标准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许多学生产生了心理问题,影响了他们健康成长。为此,在素质教育的
6、大背景下,要打破传统的评价标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对学生的考查不再是单一的以学习成绩为标准,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不再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体验与收获。2.针对学生发展角度,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1)引导学生形成学习的正确归因。归因理论及相关研究发现,个体的行为可以归纳为许多种可能的因素,在众多因素当中,能力和努力是两个最主要的因素。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努力因素,则会有利于维持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并能激发他们保持高度热情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去,以改变失败的情况;相反如果将失败归因于能力因素,就会使学生丧失
7、自信心,从而缺乏努力的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归因是非常必要的。(2)缓解学生学习焦虑。适度的焦虑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而过强或过弱的焦虑则会导致学习效率降低,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据调查显示,我国的大部分学生是属于学习焦虑过度类型。对于这类学生,首先要帮助他们纠正片面的思维方式,告诉他们暂时的失败不能说明问题,要重新树立自信心,切勿对前途悲观失望。其次,要帮助他们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关键要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最后,帮助他们提高对失败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