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激励误区及其防范

高校学生激励误区及其防范

ID:25181332

大小:82.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18

高校学生激励误区及其防范_第1页
高校学生激励误区及其防范_第2页
高校学生激励误区及其防范_第3页
高校学生激励误区及其防范_第4页
高校学生激励误区及其防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校学生激励误区及其防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校学生激励误区及其防范摘要:激励误区有许多具体表现,教育管理者陷入激励误区后所进行的激励操作,其后果必然背离激励的初衷,产生负面效应,直接影响激励的效果。教育管理者要突破激励误区,消除激励不当的负面效应,就要树立正确的激励指导思想,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变化,坚持激励的权变性,灵活运用激励艺术,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激励水平。关键词:高校学生;激励;误区;防范组织行为学理论认为,人的积极性是一个巨大的内在潜力。通过激励去挖掘这个潜力的目的,就是达到被激励者树立“力有所用,才有所展,劳有所获,功有所奖,拼有所得,搏有所成[1]”的一种真情实感。激励是高校学生教育

2、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学生成长的过程也就是他们被激励的过程,有效的激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导积极向上的行为。但并非所有的激励活动都能实现教育管理者的初衷和本意,事不如愿、事与愿违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宄其原因,几乎都与激励误区有关。所谓激励误区,就是指激励主体对激励客体实施激励行为的过程中,致使激励客体动机失常,行为扭曲,动力反向,从而招致激励失效或弱化的思想认识偏差[2]。教育管理者陷入激励误区后所进行的激励操作,其后果必然背离激励的初衷,产生负面效应,直接影响激励的效果。教育管理者要想努力提升自己的激励能力,必须时刻注意防范激励误区。一、激励误区的主要表现通过多年

3、的实践,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形成了以评优选先、奖助学金评定以及违纪处分为主要形式的激励机制。高校现行的激励机制往往偏重外部刺激和强化行为,而轻内在需求和动机激励机制,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不仅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使其滋生了不良心理和行为。因此,研宄激励的误区,消除激励不当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是一个很现实的课题。1、缺乏公平性。高校激励机制的公平性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温家宝总理曾说过,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3]。公平激励既是激励的原则也是激励的方法。实践中常有以下三种现象偏离公平激励的轨道:一是激励指标分配不公。在奖助学金

4、评定、评优选先等激励过程中按班级或人数多少的比例分配指标,形成了有的班级“尖子里面压矮子”,有的班级则是“矮子里面拔尖子”。这种不合理的激励指标的确定方法,从根本上忽视了优秀分布不均衡的现实。二是激励额度差距过大,影响激励效果,引起学生不公平感的产生。目前国家奖学金高达8000元之多,学校奖学金最低的只有250元,二者相差32倍,过分拉大了差距,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公平原则。三是人情效应。在激励时不以学生的学业成绩、综合表现为标准,而是过多地考虑与他相关的其他因素,看重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私人关系,注意学生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甚至有请客送礼等所谓“潜规则”。这些现象在

5、我们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虽然不是普遍的,但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2、缺乏民主性。对学生的激励,程序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老师决定,认为老师最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综合表现情况最清楚,柏板定人就行了,用不着费那么多周折,同时也担心学生民主推选会夹带感情因素。另一种是学生投票,认为考核归考核,最后还是学生简单的投票推荐最保险,既精确又有基础,也把责任和矛盾全推掉了。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道理,从某一侧面看也说得通,但从整体分析,都有片面性。前者强调集中忽视民主,并把少数或个别人感情用事行为普遍化,以点代面。后者则片面强调民主忽视集中,把群体决定行为的可靠性绝对化了。3、缺乏一

6、致性。激励不一致的表现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激励额度前后不一,二是激励标准模糊不清,三是激励条件因人而异,如照顾情绪倾向、迁就后进取向、“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现象。消除不一致的根本办法是尽可能将激励制度化、规范化,要制定出客观标准,对各项指标要量化,对不能量化的内容要建立相应的对照体系。4、缺乏公开性。激励制度应该透明、公开,减少人为因素干扰。实践中,存在着奖励对象不公开、奖励额度不明确、学生较少参与评选、激励过程不接受监督、激励结果不公示等现象,如评优选先对象由老师内定、奖助学金评定中留有“指标”以平衡各方利益等激励手段不公开或不完全公开的现象。5、片面追求物质激励

7、。以物质形式出现的激励措施在操作中应与道德素质联系,突出精神激励的实质,重视奖励在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物质只是人们较低层次的需要,被老师重视和认可对学生也能起到较大的激励作用。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也认为,物质是一种外在奖酬,它的激励作用是有限的,面“对工作本身的兴趣以及从中得到的快乐”才对人们有根本性的激励作用。6、片面追求理性激励。有些教育管理者善于“以理服人”,强调制度的作用,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说服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这同样无可厚非,但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过于片面地追求理性说教、依靠激励制度就可以完全解决

8、调动积极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