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脊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引起的胃脘痛的临床进展

整脊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引起的胃脘痛的临床进展

ID:25176317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8

整脊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引起的胃脘痛的临床进展_第1页
整脊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引起的胃脘痛的临床进展_第2页
整脊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引起的胃脘痛的临床进展_第3页
整脊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引起的胃脘痛的临床进展_第4页
整脊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引起的胃脘痛的临床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整脊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引起的胃脘痛的临床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整脊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引起的胃脘痛的临床进展周宾宾,李玉文,高根平【关键词】整脊手法胸椎胃脘痛  胃脘痛是以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病因比较复杂,常见于胃和十二指肠有病变的患者。其中以胸椎疾患引起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胃、十二指肠功能失调而出现胃脘痛者,临床并不少见。手法治疗有舒筋通络、理筋整复、活血祛淤作用,是治疗因胸椎小关节引起的胃脘痛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整脊手法在国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是目前国内外脊柱相关疾病替代疗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1临床对胃脘痛的认识  中医解剖学理理论中,胃脘,指胃的内腔,胃的中部叫中脘,胃的上口叫上脘

2、,下口叫下脘[1]。由此可推断出胃脘痛应是指胃的内腔发生病变所引起疼痛,而将泛指心窝的疼痛都称为胃脘痛显然不够准确。20世纪80年代,徐景番提出:“从上脘至下脘为直径作圆,相当于此圆范围的自觉痛、压痛者病在胃”[2]。但作圆之法觉得不够准确。1983,1984年全国中医内科学会脾胃会议制定了胃脘痛的诊断标准具有典型的胃脘痛症状和舌脉,还兼有下列条件中1~2项者:①有反复胃痛发作史;②发作有明显诱因者;③经胃肠钡餐及胃镜检查证实者。此标准的制订使胃脘的诊断趋于规范和完善[3]。中医认为胃脘痛主要有“不通则痛”,如寒凝胃痛、食积胃痛、气滞胃痛、火郁胃痛、血淤胃痛;

3、又有“不荣则痛”,如阳虚胃失温养而痛、阴虚胃失濡养而痛等[4]。而由于胸椎小关节紊乱引起的胃脘痛要根据相应临床症状加以辨证。现代医学对脊柱相关性疾病的认识始于上世纪初[5]。Philps在1927年,首先指出心绞痛样心前区疼痛可因颈神经根受压而出现。Parisie(1976)在“颈性综合征”一文中提到,颈椎病症状除颈部疼痛、僵硬,放射到一侧或两侧肩部、上背部或肩脾区外,常伴有头痛、头晕、视力障碍、耳鸣等。目前国内外文献报告的脊柱相关性疾病很多,病变范围涉及到神经、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内分泌、循环、运动等多个系统。胸椎小关节紊乱引起的胃脘痛就在其中。胸椎小关

4、节紊乱多由外伤或慢性劳损或不良生活习惯、姿势积累性损伤而来,引起胃脘痛的是第6~9胸椎关节错位,椎间孔改变正常结构,引起周围软组织牵拉、损伤、渗出、甚至机化,神经根在受到软组织无菌炎症刺激时,亦受到椎间孔变窄的骨性压迫,两种因素作用于相应交感神经节前纤维,从而引起胃十二指肠的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纤维紊乱,出现一系列症状[6]。  2整脊手法对胸椎小关节紊乱引起的胃脘痛的治疗机理  整脊手法是通过调整异常的脊柱骨间关系,达到通督调俞、调整脏腑功能目的的一种综合手法。也就是医者运用双手通过娴熟的手法作用于脊柱有针对性地矫正人体错位失稳的椎体,使脊柱恢复原来的解剖位

5、置,重现椎间孔的正常形态,使脊髓、神经根和血管等不再受到牵拉或压迫,使神经系统恢复正常生理功能,植物神经正常支配胃、十二指肠,从而使其功能、运动、分泌都正常。  2.1纠正解剖位置的失常,恢复动态平衡机制急慢性损伤均可造成脊柱“骨错缝,筋出槽”,均可通过手法加以纠正,进行整复治疗。即医者手法(或牵引器具)通过作用于头颅、胸廓和骨盆(有时下肢配合)而作用于脊柱骨关节,达到调整脊椎关节紊乱,椎曲变异的整脊目的[7~11]。脊柱与内脏有着复杂的联系,脊柱自身也靠椎间盘、椎间韧带和周围附着的肌肉保持动态平衡,这种平衡又直接影响着脊柱与周围脏器的联系。第6~9胸椎任一稳

6、定结构失去动态平衡,均会导致胃脘部相应症状出现。通过各种治疗手法,恢复脊柱的动态平衡,使脊柱达到一个新水平的稳定,就可以使一些被破坏和阻断了的联系再恢复起来,达到治愈相关疾病的目的。  2.2改变紊乱的信息通道人体的各个脏器都有特定的生物信息。当脊柱发生病变时,就会使它的生物信息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有关组织器官的病变。如第6~9胸椎后关节紊乱,可造成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溃疡、胆囊炎、胆囊结石等胃脘痛的症状。用手法纠正了第6~9胸椎的小关节紊乱,就可以消除因解剖位置失常而引起的病变信息,使症状消除[5]。  韦氏[12]等把脊柱4个部位的关节名为脊柱的运动枢纽,

7、并分别简称为“颅椎枢纽”(枕寰、寰枢关节)、“颈胸枢纽”(颈7胸1关节)、“胸腰枢纽”(胸12腰1关节)和“腰骶枢纽”(腰5骶1关节)。通过探讨脊柱运动枢纽对脊柱运动的控制制约作用,试图揭示中医整脊手法的科学原理,运用运动力学知识,测量下关节突关节面与椎体轴线夹角对其进行分析。Humphrey指出,脊柱运动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运动关节连接的形状和位置,正是这些关节面的位置和定向作用影响着脊椎的力学性能[13]。脊椎的椎体关节在脊柱运动中主要是轴心和载荷作用[14]。而左右各一的关节突关节形态和关节突与椎体轴线的定向(夹角),则影响其运动范围。自胸1至第10胸椎的

8、关节突关节面是“近似冠状”,由于其上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