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进展论文

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进展论文

ID:25176255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8

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进展论文_第1页
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进展论文_第2页
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进展论文_第3页
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进展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进展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进展论文【摘要】针灸治疗黄褐斑具有其独特的疗效。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针灸治疗本病的有关临床资料,介绍了针刺、耳穴、刺血拔罐、埋针、水针及综合疗法等治疗黄褐斑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情况。【关键词】黄褐斑针灸疗法综述黄褐斑,又称“蝴蝶斑”、“肝斑”,是一种以面部发生淡褐色或黄褐色色素沉着为特征的皮肤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针灸美容以其简便易行、无毒无害、安全可靠、疗效持久、适应证广而倍受青睐,针灸治疗黄褐斑亦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本文就近年来针灸治疗黄褐斑的有关临床资料综述如下。1针刺疗法有人1取血海、三阴交、足三里、曲池

2、、肺俞为主穴。再配以辨证选穴,肝郁气滞型加太冲、行间..,脾虚湿盛型加脾俞、丰隆,肝肾亏虚型加蠡沟、肾俞、太溪,针刺留针30分钟,每天1次,每周5次,4周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共治本病45例,并设立对照组45例,口服维生素C、E,经3个月治疗后,其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3.3%,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内三型比较,其疗效无统计学差异。强氏2将本病分为脾肾两虚和气滞血瘀两型。取双侧足三里、三阴交为主穴,配合局部颧髎、阳白、四白等穴,脾肾两虚型加用脾俞、肾俞,气滞血瘀型加用太冲、足三里、三阴交等穴均直刺用补法,面部穴直刺

3、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气滞血瘀型以局部放血为宜,每次3~5滴,15次为1疗程。经1疗程治疗后,痊愈10例,显效8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1%。2耳穴疗法荀氏以耳穴刺血和耳穴压籽结合治疗黄褐斑30例,取热穴、疔肿穴、皮质下为主,配以内分泌、脾、胃,点刺出血,每周1次,隔周1次;再取面颊、子宫、内分泌、皮质下为主,配以肺、肾、肝、脾贴压王不留行。上二法同时左右耳交替治疗,经4个疗程的治疗后,痊愈12列,总有效率为87%。3刺血拔罐法孙氏等于脊柱两侧寻找浅黄色斑点或深黄褐色斑块,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连续点刺2~3次至出血,立即拔罐,留罐5~8分钟,以

4、血液微凝成块为标准,第一周连续治疗3~4天,每天1次,第二、三周每周治疗2~3次,三周1疗程。共治疗76例,一疗程后,痊愈40例,占52.6%,总有效率为100%。李氏取督脉(大椎~长强)和足太阳膀胱经(大杼~白环俞),由上而下缓缓用力走罐,..每条经络走3~4次,至皮肤红紫或有紫红色瘀点为度,每次选瘀点较大的5~7个,常规消毒后以皮肤针叩刺,对痛觉敏感者,改用三棱针点刺2~3下,再拔罐5~10分钟,将瘀血拔出。隔日1次,10次1疗程。66例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治愈29例,占43.9%,总有效率为93.9%。4埋针疗法肖氏等选用灵台透至阳埋针,每次埋针3天,

5、间隔2天再行第二次治疗,18次为1疗程,治疗本病24例。并设立对照组24例,口服百消丹,连续使用90天为1疗程,二组经1疗程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1.7%和62.5%,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治疗组之疗效优于对照组。5水针疗法杨氏用穴位注射治疗本病30例,将黄褐斑分为气滞血瘀(19例)和气血不足(11例)两个证型,选取双侧三阴交、足三里和血海穴,用当归注射液和维生素B12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结果总有效率为93%,两型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6综合疗法老氏等以颧髎、太阳、曲池、血海、三阴交、足三里、脾俞为主穴,再配以辨证取穴,肝郁气滞型加合谷、

6、太冲、肝俞,胃肠积滞型加天枢、中脘、上巨虚,脾肾两虚型加关元、脾俞、肾俞,兼失眠者加安眠、神门、照海,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周2次,8次1疗程,治疗本病60例,并设立对照组46例,其中对照组单纯针刺,治疗组针刺同时加神阙隔盐灸3壮,经3个疗程的治疗,随访1个月观察疗效。治疗组痊愈9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5例,总有效率89.1%。张氏等沿斑之边缘向皮下沿皮刺4~6针,再在斑的中点直刺1针,每次留针30分钟,针后在五脏背俞加膈俞穴处,以闪火法拔罐10~15分钟,每天或隔天1次,10次1疗程。治疗本病25例,并设立对照组外搽0.025%维A霜,结果治

7、疗组与对照组之有效率分别是96%和68%,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针灸治疗黄褐斑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临床研究过程中,其治疗方法各异,中医辨证分型不一,疗效判断标准不一,因而还难以比较各治法的优劣。故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应拟定一个严格、统一、客观的标准,从而有利于进行比较研究,并从中筛选出最佳治疗方案。还应加强针灸治疗本病的机理研究与探讨,以更好地指导临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