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ID:25170140

大小:436.00 KB

页数:217页

时间:2018-11-15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_第1页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_第2页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_第3页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_第4页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的基本知识第一节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控制第二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1第一节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控制考试大纲要求: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案例分析(第一大类案例分析)1.了解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2.掌握各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方法3.熟悉针对各类危险、有害因素的相应控制措施2第一节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控制一、生产活动中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与类别基本概念危险因素: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损害的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有害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

2、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或者简称为危害。3(一)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1、能量、危害物质是产生危险、有害因素的根源。造成危险或危害后果的原因可归结为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①存在能量和危害物质;②能量和危害物质失控,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或危害物质泄漏和散发。42、失控失控主要体现在设备故障(或缺陷)、人员失误和管理缺陷、环境因素等方面,并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1)设备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指系统、

3、设备、元件等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性能(含安全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的预定功能(包括安全功能)的现象。①发生故障、误操作时的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缺陷;②设备在强度、刚度、稳定性、人机关系上有缺陷。5(2)人员失误:人员失误泛指产生不良后果的不安全行为(即职工在劳动过程中,违反劳动纪律、操作程序和方法等具有危险性的做法)。我国《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附录中将不安全行为归纳为13类。6(3)管理缺陷安全生产管理是为保证及时、有效地实现目标,在预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检查等

4、工作,是预防事故、人员失误的有效手段。管理缺陷是影响失控发生的重要因素。(4)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照明、噪声、振动、色彩等环境因素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是发生失控的间接因素。7(二)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重点)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的目的在于便于进行危险有害的分析与辨识。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是“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健康”的方法进行分类。8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

5、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如下六大类37小类:第1类: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操纵器缺陷、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等);(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等);(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等);9(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等);(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

6、危害等);(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坠落物、反弹物、土、岩滑动、料堆(垛)滑动、飞流卷动、冲击地区、其他运动物危害等。)(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液体、高温固体、其他高温物质等);10(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液体、低温固体、其他低温物质等);(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12)作业

7、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缺氧、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等);(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等);(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晰、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等);(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1第2类: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

8、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等);(2)自燃性物质;(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等);(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等);(5)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2第3类: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性微生物等);(2)传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