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159340
大小:4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8
《藏传因明与西方哲学之时间观比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藏传因明与西方哲学之时间观比较研究藏传因明与西方哲学之时间观比较研究一、藏传因明学中对时间的定义 因明学将时间分为三时,即现在时、过去时和未来时。佛教各宗派对三时有不同的解释,因明作为经量部的思想理论,与唯识宗、中观自续派的观点相同,認为一切存在,包括实有法和常都是在时间中存在的,即把时间限定在实有的物质概念之中①。因明学中所谈及的三时并非指单纯的时间,而是处于生存与灭亡之中的万事万物之有无状态。因明学认为一切实有法都处于现在时内,三时当中唯有现在时是存在的。理解因明学的这一思想理论,首先要弄清三时的概念及本质。现在时之定义为:生而不灭者,即现实存在而没有灭亡者,如
2、现实存在的万事万物,因而,现在时就是现在物,现在物就是现在时。过去时之定义为:生而已灭者,即曾存在过但因各种因素已经消亡的无物状态,如已被打碎的瓶子和死去人等。未来时之定义为:不生未灭者,即一物虽然满足了生的内因,但由于外因不足而暂时未生,属于常住法,如冬日里洒在土地里的种子,由于外因不足而未能生的无胚芽状态。简而言之,因明学认为三时中只有现在时处于有物状态,是常;而已生已灭的过去时和不生未灭的未来时都处于无物状态,是无常。 深入理解因明学中的时间,必须明确其在因明学中的定位。因明学所研究的主要对象为所知,与有同义,泛指世间万事万物,一切能被人类所认识的对象。所知分
3、为常和实有法,其中实有法与有为法、物、无常及实有物同义,指一切有能量的东西,有生灭,有变化。实有法分色、识、不相应行三种,其中色相当于西方哲学中的物质,识相当于意识,而时间属于非色非识的不相应行之法,它既不属于物质,也不属于意识,它是一种非物质非意识的有能量的东西。 二、西方哲学中的时间观 时间问题在西方哲学中一直是个深刻话题。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6347)认为时间是造物主根据永恒者的本性创造出来的,是永恒的复制本。过去、现在、未来三者中,唯有现在能准确地描述永恒者,时间便是永恒者的形象。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给时间赋予了明确的定义,即时间是
4、关于前和后的运动的计算,是运动和运动存在的尺度。奥古斯丁(354430)不赞同将时间分为过去、未来和现在,因为他认为过去和未来都不存在,而时间是主观心理的体验。在近代,德国哲学家康德(17241804)认为时间是人的内部的直观条件,其理论取消了时间的实体存在性本文由.L.收集整理。黑格尔(17701831)认为时间概念的本质为现在,时间应当先从现在得到领会。法国哲学家柏格森(18591941)站在非理性主义和直觉主义的角度去理解时间,使西方哲学增强对时间的思考。海德格尔(18891976)把时间作为存在的本源性。在他的哲学理论中实现了从流俗的传统时间观到此在的时间观的
5、转换,启示人们应当本真的生存于当下,理想的走向死亡,从而超越凡夫俗子。 可见,西方哲学从两种角度理解着时间,早期从客体的角度进行理解;后期则从主观角度理解时间。 三、藏传因明学与西方哲学之时间观的异同 藏传因明学与西方哲学对时间的理解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第一,二者都承认时间是运动变化的。因明学将时间归为具有能量的实有法,是无常的,永远处于生灭状态之中;历代西方哲学家都承认时间是不能脱离运动和变化的。第二,二者都承认时间具有连续性。因明学中的时间分过去、现在、未来三时,三时处于连续发展状态,一切存在唯于连续着的时间中存在;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时间是关于
6、前和后的数,并且是连续的(因为运动是连续的)②。后来的诸多哲学家也承认了他的这一观点。第三,承认未来时和过去时的不存在性。因明学认为现在时是现实存在的,而过去和未来不存在;西方哲学家奥古斯丁认为把时间分成过去、未来、现在时不准确的,因为未来和过去皆不存在,后来的诸多哲学家都支持他的观点。 藏传因明学与西方哲学对时间的理解也有不少差异。第一,对时间的定位不同。因明学将时间归为色、识、不相应行之法中的不相应行之法,不承认时间是一种色或识,而是非色非识的实有法;而西方哲学史对时间有两种不同定位:客观时间和主观时间,并没有一种既非客观又非主观的时间。第二,时间的意义不同。因
7、明学中的时间是指时刻处于生灭之中的万物之有无状态;而西方哲学中的时间为计数运动的东西,是心灵的延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