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147488
大小:69.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1-18
《中国当代文学鼎盛期再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当代文学鼎盛期再望 鼎盛期文学之背景 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学,被普遍认为是当代中国的鼎盛期文学。 很久以来,中国文学始终处于几乎标准模具化的制作状态,尤其文化革命始起,文学,这个最需自我的不羁精灵,已到了需用红色钢尺丈量尺寸规格是否合格的地步,成了名副其实的削足适履文学。 八十年代,因某些大众看不见条例的暗中松动,中国文学,开始从这个红色模具中游移而出,一批优秀作家携带优秀作品随之出现。当大多文字工作者还因长期习惯所致,仍未从被限制的状态中清醒过去,还在习已为性地哼着哼惯的曲调时,这些作家,率先在文学为政治服务的大球场上踢起了擦边球,违规与非违
2、规之间,巧妙地写出了积压心中的部分文字。这些文字因其中含有的心灵成分,当时环境下显得格外别致格外夺目,刚一出现,立刻拨动大众表面的麻木,而因与人心中深藏的终究不会失去的翘盼之合拍,引得了广大的民间热情。 不只如此。 很久以来,中国一直处于严密封闭状态,几乎隔绝了与海外的所有联系,特别是隔绝了与代表现代文明的西方世界的联系。八十年代,关闭二三十年的大门的重新开启,使得再度进入成长期的中国文学,如同蓬勃发育的乡村少年,门缝中探出头去的刹那间,瞠目结舌地发现外面的世界竟然如此绚丽、精彩,竟然如此千姿百态、美艳耀眼。目不暇接、头晕目眩、来不及呼吸。八十年
3、代的作家们如饥似渴,以极端良好的肠胃吸收功能,大量学习西方文学中展示的不同思维、不同视眼、不同语态、特别是不同叙说方法,并且迅速及时地将之搬来迷醉嗷嗷待哺的中国读者。 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坛空前繁荣。 可以说,中国的八十年代,是一个没一对目光不盯牢文学、没一个青年不做文学梦的全民面文学时代。 这个时期的作家们功不可没。因为他们的活跃,重新起步的中国当代文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命迹象。 当代文坛宠儿快速一瞥 尽管八十年代的优秀作家和其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光彩夺目不可忽视,有一点必须清楚,这个时期的中国文学不过是刚刚迎来了一个翻云覆雨的难
4、忘初夜,透心透肺的快感固然惊心动魄,但毕竟只是一声初啼,人与文学的真正两相愉悦以及这一愉悦所应有的耐久回味与咀嚼,不是一声响亮喊叫就能宣告结束的。 回头再看。 莫言 那个给人洪钟大吕之感的山东作家莫言,将感觉这一心理文学地带进创作领域,给人以新鲜饱满之感时,人们是否也会对他这一手法的频繁出现有所厌倦,是否经常感到他对这一手法刻意、勉强、多余、润色取美、朱绿染缯的运用?莫言先生是个细腻美、粗犷美、朴素美并存的作家。然而,人们在感受他身上散发的朴素泥土气香时,是否也感受了他表演性的做作、夸张、言过其实?感受了他的粗犷美时,是否也感受了他的粗糙?感受
5、了他笔下细节发出的力度震颤时,是否也感到了他为之所作的铺垫在配合上的有欠圆润与默契?退一步,人们在欣赏莫言先生那对风情独具的外婆级小眼睛中闪烁着的智慧之光时,是否也瞥见了这对眼睛中闪烁着的狡猾之光?瞥见其中智取快捷方式哗众取宠必需的精明所闪出的亮点?粗枝大叶。这个洪钟大吕的作家也是个粗枝大叶的作家,在制造惊天动地的强烈感觉时,总让人看到洒落四周的众多败絮。 阿城 阿城,这个绘画领域的不懈努力未获良果的画家,改弦易辙跨入文学的试探性一步,竟出乎意料地显出了倾国倾城的貌。他老练的文字、老练的叙说让整个文坛为之倾倒。一个难得的具有严格分寸感、懂得留空妙
6、用的作家。阿城先生是个故事好手,他出色地控制着故事的节奏,掌握着故事的暗中逻辑,清楚地知道叙说的轻重缓急、去芜存真、以及内在统一与合理的重要,并且聪明地知道故事叙说中加入“思想”的效用。《棋王》中道家思想的掺和,使得思想贫乏了很多年头的人们一致向他投去了钦佩的目光。然而,事隔二十年,谁还会为小说中的一点小小领悟而欢欣?谁还会记得小说中曾经有过的“深刻”?剩下的只是一个故事,一个富有传奇色彩英雄色彩的引人入胜的故事。小说需要故事,但小说领域中的高明绝不是故事的精彩动听,而是作者精彩讲述的动听故事中的妙蕴内涵,是物色尽而味无穷的思想感情,是予于人的思考冥
7、想与感觉,是具有感染力的思想感情与故事、人物、细节完全的自然的融合。理融而情畅,任何 余华 上世纪末,中国文坛的第一宠儿当数余华。他被众多爱戴他的手当作神话人物一样托起,无数汉字,都在竭力发挥吹捧这位文学英雄的功能。余华先生究竟有无才能?应该说有。他特别善于在一些本已强烈的场面细节中提取其中核心,将之纯粹化、绝对化、将之放大、将之推到极点。这也是为什么,他的小说总能给人刻骨铭心印象。但是,余华先生的才能是片面的,残缺的。他是个可以用残缺、单一、绝对的眼光把人、事写得残缺、单一、绝对的作家。但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他都没有也不可能有能力将人、事在全
8、面、完整、客观的前提下写得饱满、形象、深入。也因此,因为他的才能短缺,当他厌倦了已得的给他先锋形象的太多掌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