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ID:21355839

大小:813.00 KB

页数:59页

时间:2018-10-21

中国现当代文学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现当代文学蔺春华第三讲30年代的重要文学思潮与长篇小说的繁荣一、30年代文学思潮(一)革命文学运动与思潮。1928年1月,创造社新办的《文化批判》杂志创刊。在发刊词中,他们引用了列宁的“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行动”的语录,并宣告“它将从事资本主义社会的合理的批判”,其中包括文艺的批判。同月的《创造月刊》,发表了麦克昂(郭沫若)的《英雄树》,提出对白色恐怖,要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这在文艺上,就是要建立无产阶级文学。1927年底,蒋光赤、钱杏邨、孟超等组成太阳社,在1928年1月出版了《太阳月刊》。这个社团同样以提倡无产阶级文学为使命,发表许多倡导文章。由此引起了一场关于

2、革命文学的论争。这是“五四”文学革命之后又一场文学大论争,也是标志着新文学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大论争。(二)人文主义文学思潮。新月派理论家梁实秋,在20、30年代坚持和鼓吹人文主义文学思想,与左翼文艺思想有抵牾而产生过影响。与之观点相近的还有京派的朱光潜和沈从文等。他们的共同点在于不赞成文艺直接为政治服务,认为文艺是独立的,强调文艺对人心的改造熏陶,思考人生和社会,探求民族复兴的道路。(三)文学论争。1.1928年革命文学派对鲁迅、茅盾的批判。创造社、太阳社的一些作家,他们认为无产阶级文学应该以无产者的世界观,战斗的唯物论为背景,表现无产阶级现实生活、意识、心理和感情。但他们存在

3、着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全盘否定五四新文化的成就,对鲁迅、茅盾、叶圣陶等作家一律加以否定。2.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发生在左翼作家与新月派理论家梁实秋之间。梁实秋在《文学与革命》、《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等文章中,主张“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提出“文学是没有阶级性的”;主张“天才”创造文学,认为文学与“大多数”不发生关系。目的是否定无产阶级文学存在的合理性。鲁迅、冯乃超等予以反批评。3.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这次论争发生在自称为“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胡秋原和苏汶等人与左翼作家之间,争论的焦点是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苏汶等反对政治“干涉”文学,态度偏激,文艺思

4、想理论多有错误;但强调文学真实性的独立地位,是正确和必要的。左翼作家于反批评中,对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有所阐发,但提出“文艺永远是政治的留声机”,理论上片面、错误。歌特(张闻天)维护了文学真实性标准的独立价值,对真实性与党性、政治倾向性作了较为辩证的分析。(一)茅盾的人生及创作道路: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幼年受到较开明的家教。1913年他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1916年预科毕业。他父亲去世较早,遗嘱中希望他以后能成为实业家,但他却走了截然不同的路,成了写实业家的文学家。二、茅盾及其《子夜》茅盾这个名字,是随着他的小说创作而产生并享誉文坛的,在新文

5、学初期一直以“沈雁冰”的名字著称于世。“茅盾”是他的第一部小说《幻灭》1927年9月在《小说月报》连载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这笔名暗示他的矛盾:社会活动家与艺术家的矛盾,政治热情与艺术气质的矛盾。在小说领域内,他彻底改变了“五四”中长篇小说的幼稚状态,使之走向完善,《蚀》三部曲(1927-1928)是茅盾的处女作,突破了现实主义传统手法的局限深刻、逼真地表现了小资产阶级时代病的根源。1932年前后到1937年抗战爆发,是茅盾创作的鼎盛时期,他的长篇小说《子夜》是30年代长篇艺术的高峰。青年茅盾晚年茅盾茅盾全家福1953年,茅盾与夫人的合影。《子夜》之后,茅盾还创作了《农村三部曲

6、》(《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第一阶段的故事》,四十年代的《霜叶红于二月花》、《腐蚀》等。散文代表作有《卖豆腐的哨子》、《雾》、《雷雨前》、《白杨礼赞》、《风景谈》等。新中国成立之后,茅盾曾任文化部长,不再进行文学创作,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撰写文学评论,扶持文学新人。为新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三)长篇小说《子夜》1933年1月,茅盾的《子夜》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它在当时读者和文艺界迅速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小说印出后3个多月出了4版,可见轰动的情况。文学评论家纷纷撰文给予这部作品很高的评价。瞿秋白:“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成功的长篇小说”,“一九三三

7、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子夜》的出版。”朱自清在《子夜》一文中说:“这几年我们的长篇小说渐渐多起来了,但真能表现时代的只有茅盾的《蚀》和《子夜》。”1、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以科学世界观为指导的社会剖析小说,是运用革命现实主义方法熔炼生活,再现生活的出色成果。《子夜》通过30年代初期上海各阶层生活的真实描绘,力图科学的剖析中国社会,艺术的给予再现。在《子夜》创作过程中,茅盾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作家不但对于社会科学应有全部的透彻的知识,并且真能够懂得,并且运用那社会科学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