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伦理与社会正义:“后新儒学”视点下的省思与前瞻》序言

《儒家伦理与社会正义:“后新儒学”视点下的省思与前瞻》序言

ID:25112725

大小:59.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18

《儒家伦理与社会正义:“后新儒学”视点下的省思与前瞻》序言  _第1页
《儒家伦理与社会正义:“后新儒学”视点下的省思与前瞻》序言  _第2页
《儒家伦理与社会正义:“后新儒学”视点下的省思与前瞻》序言  _第3页
《儒家伦理与社会正义:“后新儒学”视点下的省思与前瞻》序言  _第4页
《儒家伦理与社会正义:“后新儒学”视点下的省思与前瞻》序言  _第5页
资源描述:

《《儒家伦理与社会正义:“后新儒学”视点下的省思与前瞻》序言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儒家伦理与社会正义:“后新儒学”视点下的省思与前瞻》序言自一九九四年二月,我当时正在威斯康新大学麦迪逊校区(adison)访问,写下了〈后新儒学论纲〉,自此之后,我便独立地大辐迈开思想的步伐。十多年来,无时不刻萦绕于心的就是儒家传统伦理以及心性修养落实于现代社会该如何转化的问题。这部讲稿《儒家伦理与社会正义:“后新儒学”视点下的省思与前瞻》,可以视之为这些年来我探索的轨迹之一。全书着意的问题焦点是“心性修养”与“社会正义”的区别与关联,当然,还涉及于“现代化”的调适与“现代性”的批判诸多论题。这可以说是我在《儒学与中国传统社会哲学之

2、省察》(一九九六年)一书之后的反省,也可以说是在《儒学革命论:后新儒家哲学的问题向度》(一九九九年)以及《道的错置: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根本困结》(二OO三年)二书之后,进一步的开展。这些相关的思考,存在我心中反覆斟酌,超过十五年以上。大体说来,这仍可以归到我目前从事有关“后新儒学”思想活动这个向度来理解。第一章〈东西文化的差异与融通:从“筷子”与“叉子”为例示的展开〉,此文原为二OO二年十一月十四日应中南大学之邀,所做之大型通识讲演的录音纪录。首先,我们强调任何“抽象性的概念”皆来自“具体的经验性觉知”,哲学思维型态是不离生活世界的。

3、西方重视客观法律,而华人强调生命生息的融通,西方思维习惯多为“对应式的思考”(correspondentthinking),而华人思维则以“生命自觉的调节性原理”为主。在文化多元的互动下,我们对文化差异,有了更为恰当的理解,这必须通过一宏观的类型学对比。这对比,可以上升到抽象而普遍的层次,却也可以落到具体而真实的生活层面。以“筷子”与“叉子”为对比的例示,叉子是主体侵入客体,控制客体;筷子则是主体连接客体,达到均衡才能举起客体。华人文化重视“总体的根源”,西方文化则强调“绝对的他者”(absoluteother)。华人重视“和谐的总体

4、”是根源于“存有的连续观”的传统,这与西方文化之为“存有的断裂观”是不同的。最后,笔者强调方法论应避免本质主义的论定,我们应正视华人传统文化的优越点与限制,进一步释放出传统经典的意义,参与人类文明的对话;打破约定成俗的迷思,迈向人类文化的多元互动。第二章〈关于“儒家伦理”的阐释与厘清〉,本文原应湖南中南大学哲学系之邀,以“儒家伦理与社会正义”为题,发表之系列讲演之第一讲,讲于二OO二年十一月十二日。本文总的主轴环绕在如何建构合理的公民社会,让儒家伦理有进一步的转化创造。就中国文化的心灵土壤来说有:儒的“人伦孝悌”、道的“自然无为”、佛

5、的“缘起性空”,而华人最重视的是“人伦的次序”,并且强调要回到“自然的场域”之中。依道家,人的参赞背后要有一个心情,认为人是渺小的,“我”不能太大;儒家则强调人的自觉,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佛教、儒家与道家,彼此有一种相互渗透、相互融通的过程,佛教强调识得“我法二空”,摆脱习气业力,才能回到事物本身。在中国文化传统所成的生活世界里,佛教“业力轮回”思想衍变成了“善恶因果报应循环”的思考。佛教思想强调的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须知:生命的逻辑不同于理性的逻辑之为“分别智”,生命的逻辑重在能“通天接地”,能生生不息,这是一种“无分别智

6、”的显现。像“一等人忠臣孝子、二件事读书耕田”,“福德福由德、正神正是神”这样的联语正揭露着生活化儒学的可贵丰姿。除此生活化的儒学之外,儒学还有帝制式的儒学、批判性的儒学等不同的向度。我们得回归原典,正视往圣先哲的智慧,让生命的亮光绽放其自己。儒家强调的是真实的爱、真实的关怀,成就一套“关怀伦理学”。以孟子为例来说,他把人伦场域从政治场域里清理出来,他开启了:义利之辨、人禽之辨、王霸之辨、华夷之辨。他说“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这里隐含着深刻的“仁义为教”之义涵。总的来说,儒家仁政强调生命之爱的开发、生长与传布,而不在权力、利

7、益的分配。儒家强调人伦场域的优先性,强调要对政治起一定的调节性作用。孝悌仁义,施于有政,是亦为政,这是对政治做最为根源性的省察。因为“孝”与“悌”,一是对生命根源的崇敬,一是随顺此生命根源开显而进一步横面的申衍与展开。我们应深入地清理儒学的诸向度,开启崭新的发展可能。第三章“儒家伦理在中国政治哲学中的效用及其限制”,本文原应中南大学哲学系之邀,以“儒家伦理与社会正义”为题,发表之系列讲演之第二讲,讲于二OO二年十一月十三日,讲述地点移到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笔者由《论语》“曾子”与“有子”的对比,来看儒学发展的两个向度,指出《论语

8、》中家庭伦理与责任伦理两个面向之异同。回头对马克斯.韦伯(MaxisplacedTao)状态。我们仔细检讨了孝道错置的各种现象后,对比宏观检视了儒学传统与西方传统的异同,我们得从儒家传统,跨出“血缘性的自然连结”,建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