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106629
大小:7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8
《产程护理干预对头位难产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产程护理干预对头位难产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常德市妇幼保健院湖南常德415000摘要:目的:分析产程护理干预对头位难产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7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头位难产产妇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产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情况、产程时间、疼痛及麻木持续时间。结果:实施产程护理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分娩率、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率、疼痛及麻木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
2、过产程护理干预的实施,降低头位难产对分娩结局的不利影响,提高分娩结局。关键词:产程护理干预;头位难产产妇;分娩结局头位难产是指头先露出的生产方式造成的难产,主要原因为胎方位异常,延长第二产程,增加新生儿窒息率及剖宫产率。随着医学模式的改革,护理中越来越注重患者的主观感受,对于产科来说,生产过程中提高产妇的舒适度,降低产妇痛苦程度是护理的重点,出现难产时,如何提高分娩结局成为临床关注重点,木院以收治的头位难产产妇为研究对象,给予产程护理干预,观察其对分娩结局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医院2013年7月〜2014
3、年12月收治的头位难产产妇86例,年龄21〜33岁,平均(28.3±3.6)岁;孕周36〜42周,平均(38.9±2.3)周;初产妇67例,经产妇19例。纳入标准:所有产妇均符合头位难产诊断标准,经产程观察确诊。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护理措施如下:(1)产程观察:对产程及产妇的症状变化进行密切的观察,积极的处理出现的宫颈水肿、宫缩乏力症状等;(2)人工破膜:产妇的宫口开大约3cm吋,在宫
4、缩间歇,医护人员刺破产妇的胎膜,该过程中,对胎儿的胎心、产妇的羊水性状进行密切观察,如均显示正常,继续进行阴道试产,阴道及会阴采用碘伏消毒后,进行阴道检查,对胎头的方位进行观察[1]。(3)徒手扩张宫颈及旋转胎头:产妇宫U开大超过6cm吋,如未发生宫颈水肿,II宫颈内口松弛,胎膜已破吋,医护人员可采用徒手扩张宫颈,出现有效宫缩吋进行,医护人员将右手的食指与中指分开,分别置于宫口两侧,宫缩出现吋,上推宫颈,并向两侧扩张,护理人员同吋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腹压,宫缩间歇吋,医护人员对抬头方位进行纠正[2]。(4)体位护理:产妇宫口开大3〜6c
5、m吋,取高坡侧俯卧位,与胎儿肢体同侧,前胸与床面尽量的接近,同吋,与床面之间的夹角应小于60°,抬高床面前半部,约为45°〜60°,后半部调高30°;宫口开大7〜8cm吋,取侧位;宫口全开,而且阴道处能看见胎头吋,利用蹲脚架,抬高产妇双腿,通常高出床20〜30cm,宫缩出现后,屈曲产妇的膝关节、双侧髋,尽量将大腿向腹部贴近,宫缩间歇,产妇可放下双腿休息[3]。实验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的同吋,给予产程护理干预,干预措施如下:(1)心理支持:将分娩过程详细的讲解给产妇,增加患者对分娩的认知,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6、,告知患者产程进展,给予产妇配合表扬,提升产妇的配合度,在进行各项操作之前,简要的向患者解释,提高患者的信心,询问患者感受,与患者进行交谈,分散患者注意力,并安抚患者,提高患者痛阈。(2)健康教育:在产前或生产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将可能出现的问题告知产妇,详细的向产妇讲解注意事项,提升产妇的配合程度。(3)舒适体位护理:在第一产程,护理人员鼓励产妇下床活动,不限定体位,促进胎头下降,如产程进展缓慢,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多变换体位,两种体位间隔20min,可采用体位包含双膝床上跪位、站位、手膝位等,护理人员将产程进展情况告诉产妇,避免产妇
7、过度紧张导致子宫收缩乏力,造成难产;第二产程开始吋,产妇取侧卧位或半卧位,指导产妇运用腹压,促进分娩。1.3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的阴道分娩人数、剖宫产人数、产程吋间、疼痛持续吋间、麻木持续吋间,采用Agpar评分法评价新生儿娩出后室息情况,评分≤7分,判定新生儿窒息。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数(n)和率(%)表示计数资料,利用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产妇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实施产程护理干
8、预之后,实验组患者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分娩率、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讨论头位难产为妊娠晚期常见疾病,骨产道异常、软产道异常、子宫收缩乏力、新生儿发育异常为主要致病原因[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