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104896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8
《浅论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论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论文关键词:审美教育中专语文教学论文摘要:审美教育是语文学科中重要的教育内容,也是整个语文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良好的审美教育能引导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增强对祖国语文的热爱及对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渴望和追求;作者在本文提出如何中专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做法和认识。审美就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进行感知、欣赏和评判的一种心理活动。审美教育,就是借助语言媒介,依靠形象的力量,分辨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以美感染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灵魂,提高学生
2、的思想境界,是一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感化、陶冶中使其素质和品格升华的教育。审美教育中的感知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但就目前中专学生的状况来看,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很差的,不少学生面对清新动人、含蓄隽永的文学作品或迷惘茫然,不知所云;或囫囵吞枣,无动于衷;或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即使较好的学生也只能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才有所体会,但仍难以言传。一、借助吟诵感知美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其实也是学生的审美接受过程。从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审美过程的第一步即是审美直觉。所谓直觉,是指审美接受过程开始后的第一感觉、第一
3、想法、第一体验,它反映的是事物的表面属性。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首先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唤起学生的审美直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抒情散文。为了艺术地感染学生,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和探索,让学生具体感知这篇文章的“美”,教师固然可以调动各种教学手段,如听配乐朗诵,从听觉上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看有关荷叶、荷花、月色的各种图片、照片及录像片,从视觉上丰富学生的感受;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启发学生想象等等。但,阅读,尤其是吟诵仍是进入审美感知领域的最基本手段。引导学生以充满感情的语调和跌宕有致的节奏,力求把月光笼罩下优美朦胧、充
4、满生机的荷塘的景色美和作者追求自由、宁静生活的精神美读出来。“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像今天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轻松而略带急切的语调,透露出渴望自由宁静的心情。“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荷花有的“袅娜地开着”,有的“羞涩地打着朵儿”,晶莹玉润如明珠,闪烁迷茫似星星;月光如流水,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月影参差斑驳,“像是画在荷塘上”。在整个吟诵过程中,一幅幅描写细腻的荷叶、荷花、荷波,月
5、光、月色、月影图生动展现出来,作者的喜悦之情也跃然纸上。二、运用想象拓展美审美直觉一般是不经过周密细致的思索而反映出来的一种审美感觉,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接受者的一种“本能”的反映,它呈现出片断的、零碎的特征。接受美学认为,接受者在接受过程中产生的审美直觉,仅仅是审美接受的开始,而直觉阶段一般是短暂的,接受者很快就会由审美直觉进入审美再现阶段。所谓再现,就是通过想象的心理活动,将直觉所激活的艺术形象完整、全面地再现出来。在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中,当学生对作品中的美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随之而来的便是将零碎、片断的审美直觉连缀成完整的艺术形象,
6、即再现过程。我们知道,文学作品都有直接形象和间接形象,间接形象并不作用于欣赏者的感觉器官,它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只可思而得之”,即接受者只有凭借作品所提供的直接形象,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把它再现出来。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这些新形象是已积累的知觉材料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德国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指出:“艺术想象就是为一个旧的内容创造一种新的形式。”想象可能从整部作品的意蕴中产生更多的创造意识,即在想象的过程中对作品进行加工改造。三、通过分析理解美在审美接受中,审美直觉和审
7、美再现都是对作品艺术形象表象的认识,还未深入到作品的内在本质,而文学作品反映生活是在具体可感的文学形象中包含着生活本质和规律。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还必须透过感性形象去把握其内在本质,即着重于审美的理性分析和综合,从而使学生获得更为深沉、凝练、隽永的美。审美是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的。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教学中要借助课本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教育,借助课文优美的语言把蕴含的真、善、美发掘出来,从而激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其思想上得到启发,感情上得到满足,产生美的情绪体验。使他们自然而然地为李白的“安能
8、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刚直性格和高尚品格崇敬不已;也为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忧国忧民的崇高精神而赞叹不绝;更为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