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094570
大小:8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8
《公共政策视角下的城市规划理念与方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公共政策视角下的城市规划理念与方法研究摘要:在中国,城市规划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己成为政府与规划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对公共政策视角下的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的梳理,对巾国城市规划的发展提出丫几点看法。关键词:公共政策;城市规划;规划理念;规划方法TheResearchofUrbanplanningconceptsandmethodsinpublicpolicyperspectiveAbstract:InChina,urbanplanningandpublicpolicyhasbecometh
2、efocusofattentionofthegovernmentandplanningcircles,Inthispaper,thecombingofthetheoryandmethodsofurbanplanninginthepublicpolicyperspective,thedevelopmentofChina’surbanplanningpointofview.Keywords:publicpolicy;urbanplanning;planningconcepts;planningmeth
3、ods1、城市规划的内涵我国《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定义为“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川、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城市规划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回顾过去,立足现在,展望未来的实践活动。具体來说,城市规划是一种以公共利益为核心,摒弃以往城市发展缺陷,巾政府权威职能部门依据现有的资源技术手段,确定城市性质、规模,科学预测城市发展方向,对当前城市土地和各项资源配賈进行有效控制,协调城市空间布局,以实现一定时期内的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践活动。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
4、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良好的城市规划是确保城市空间资源存效配置和土地合理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可以使城市物质环境协调发展,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城市伴随着城市规划观念的变迁和社会经济以及科技的进步不断发展前进。2、公共政策视角下的城市规划理念的研究2.1倡导式规划保罗•达维多夫(PaulDavidoff)于1965年在《美国规划师协会》上发表了《规划中的倡导和多元主义》一文,提出Y倡导式规划理念,促使城市规划师有意识地接受并运用多种价值判断,以此來保证某些团体和组织的利益。他主张规划知识
5、和技术不仅仅为政府服务,对规划师来说重要的是代表并服务于各种不同的社会团体,特别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倡导式规划认为社会由不同利益群体组成,每个群体有权要求分得自身享有的那部分社会资源。因此,他们认为获得规划目标的过程既不为纯社会理性、也不为纯技术所能决定,而应该是个复杂的政治性过程。该理念主要川于公共决策过程,希望通过民主程序解决不同争端。倡导式规划承认规划过程中不同利益集团的相互冲突,认为单纯依靠规划师为大众提供客观、公正和结论是不切实际的。倡导式规划强调追求公众利益要唤起社会各方而利益集团特别
6、是弱势群体的自我意识,以追求社会共同的利益。并认为只有经过公众参与的规划才是代表公众利益的规划,也只有这样的规划才更具有效率并且更加公平。当然,倡导式规划因服务对象不同和追求的具体目标相异,工作方法上也不尽相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和目标,就是帮助不同的对象实现A身的利益,设计出他们所代表群体利益要求的规划方案。因此,倡导式规划关注的多是城市的社会问题,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倡导式规划对传统规划的设计前提提出了质疑,这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帮助我们®考更多的社会问题。但是由于固有
7、的矛盾冲突存在于社会深层,远不是依赖专业手段可以彻底解决的,这种理想必然只能在局部得到实践。2.2联络式规划1989年,福雷斯特(JohnForester)指出,形成、交流、传达信息这些活动本身就是规划行动。例如形成方案时的分析、交流意见时的措辞、传达报告时的态度,都对决策者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994年,塞格(L.Sager)最罕正式提出联络式规划的概念。1998年,伊奈斯(Judithlnners)等西方规划理论家综合先前研究成果,将其发展成为较完整的联络式规划理论。联络式规划认为联络或沟通是规
8、划工作的中心。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动态的过程指的不仅是规划面对的城市和城市问题在不断变化,而且指的是参与决策的各方对城市问题的态度在不断变化,所以要相应地动态地调整规划。联络性规划的切入点在于“沟通”,而沟通的目的是使各方面的观点达成共识,形成决策,而不是由当权者一人定夺。因为公众利益应该构建在社会共识的基础上,是由社会公众一同界定出来的,所以强调政府力、市场力、社会力之间的合作,以达成不同社会组织、利益集团与市民之间的利益均衡。参与者可以公开讨论,去相互了解、学习并自我反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