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086539
大小:58.1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8
《[健康]双汇瘦肉精事件尘埃未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双汇瘦肉精事件尘埃未落,染色馒头、毒生姜、毒豆芽、毒粉条接踵而来,近期又传出海南香蕉有毒的消息。某电视媒体在拍摄储库中“乙烯利催熟香蕉”过程后,影射该操作存在食用安全问题,报道随后被广泛转载,社会神经再次紧张。 直到26日,香蕉种植户、农业科学家才通过新华社公开辟谣:“乙烯催熟过程不产生任何对人体有毒害的物质,全世界都使用这种方法以便于香蕉运输,已有百年历史”。实际上,不仅香蕉,芒果、木瓜等热带水果都使用乙烯利来进行催熟。受不实报道影响,在市场供求未变化的情况下,香蕉收购价从4月19日的7元/公斤降到26日3.6元/公斤,海南最大的香蕉种植企业因
2、此每天损失20多万元。 姑且不谈乙烯利催熟香蕉是否有毒,也不论媒体的“误读”是否有人在幕后操纵,单就在此事件上消费者的态度来说,足以看出人们谈“毒”色变的恐慌心态:真相出来前拒绝购买,使得香蕉一周跌价近50%。尽管专家和媒体都出来辟谣了,但专家的公信力在近年来的迅速下滑导致很多人依然会有所顾忌,“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尤其是面对水果这种有可替代品且非生活必需品的时候。 近几年,食品安全危机出现得越来越频繁,这除了企业在约束力不强的市场竞争中不择手段的因素之外,更有其他的原因。一来之前化学药剂的使用不普及,在养出的鸡都还是土鸡的年代,什么都是
3、绿色环保的,人们自然不必担忧;二是现在人们在“民以食为天”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对有“毒”食品认识更广泛、更深刻;三是因为早前媒体报道受限压力大,不敢报或者报了也形成不了趋势,而现在媒体有经营的压力,别人报了粉条有毒,自己恨不得能搞到粉丝、面条、面粉都有毒的新闻,于是一个个案例被嗅觉敏锐的媒体揪出来,让食品安全混乱现象部分大白于天下。 正是这样的背景下,人们才感觉身边的毒食品无处不在。于是,人们不得不被迫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在购买食品前三思而后行,哪怕听到一丝风吹草动的传闻,便先入为主,将传言有毒的食品打入十八层地狱。即使企业、专家
4、和政府说无毒,也不能完全打消他们的疑虑,诚信缺失已经导致中国的消费者普遍缺乏信任感了。部分经济能力允许的消费者甚至全面转向欧美的洋品牌,至少他们感觉国外的食品安全标准要比中国严苛一些,因此就出现了港澳奶粉限购的情况。 在有毒食品被曝光之后,问题企业总是说“改正”,政府发言总是说“严查”,媒体报道总是说“期待”,唯独消费者不敢说话,他们只能在自己有限的能力范围内用脚来选择。消费者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只是想吃进肚子里面的东西无毒无害,不会威胁到生命和健康,但往往,这点最基本的诉求都不能满足。从这一角度上看,中国的消费者是无奈的。而企业的改正究竟改在那里
5、,政府严查到底查到何处,总是迷雾一般难以捉摸。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涉及到每个人。现在,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屡屡考验人们的心理底线,导致人人自危,食品安全已成全社会的心理软肋,人人谈之色变。即使单一的毒食品事件被揭发查处了,食品有毒的后遗症仍未消除,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也尚未重建,哀莫大于心死,如果公众此种畏惧心理不能及时消除,则何来社会稳定之说? 消费者信心的重建基础恰恰是基于对企业乃至政府相关部门的诚信重建。消费者需要政府对食品行业事前监管而不是马后炮;需要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并严格执行,尤其是在政策执行层面;需要拿出人力财力来关注食品安全
6、,而不是偏袒能带来盈利的企业,对于违规企业严惩不贷;食品安全是公共利益,国家应该推动司法改革,让集体诉讼不再可望而不可及。对于企业,消费者需要他们提供透明的对称的信息;需要他们同行之间有序竞争;需要他们在保障生命健康的前提下挣良心钱。而这些方面,中国的企业和政府都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改进。 诚然,在这一波食品危机中,我们的政府比以往有所重视。有关部门开会的开会、调研的调研、查处的查处,就连温家宝总理也发话“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那关键就要看,怎样让口头变成行动,切实拿出措施解决问题,并预防同
7、类问题发生,否则就是逗你玩儿,抢演员的饭碗而已!否则,“真毒猪肉”和“假毒香蕉”事件还会继续发生在其他的食品上面,消费者也只有去寻找一个“百毒不侵”的胃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