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己之学”与“反己之学”论文

“为己之学”与“反己之学”论文

ID:25073109

大小:58.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18

“为己之学”与“反己之学”论文_第1页
“为己之学”与“反己之学”论文_第2页
“为己之学”与“反己之学”论文_第3页
“为己之学”与“反己之学”论文_第4页
“为己之学”与“反己之学”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为己之学”与“反己之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为己之学”与“反己之学”论文..毕业内容提要:本文对孔子的“为己之学”与思孟学派的“反己之学”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前者是一种追求独立人格,提升道德境界的现实践履,而后者则是一种以天命观为前提、以性善论为基础的人学提升,具有宗教的超越性。“反己之学”在理论的形成过程中深刻地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启迪,《管子》四篇,特别是《内业》的影响尤其巨大。关键词:为己之学;反己之学;孔子;宋钘;思孟学派《论语·宪问》曰:“古人之学为己,今人之学为人。”《论语注疏》曰:“古人之学..毕业,则履而行之,是为己也。今人之学,空能为人言

2、说之,己不能行,是为人也。范晔云:‘为人者冯誉以显物,为己者因心以会道也。’”其意为,古人学习修养的目的是做人,是为了道德的切身践履,修心正形,全身心地去体会仁义礼智信圣的德性;而今人学习、修养的目的则是为了卖弄学问,沽名钓誉,给别人看的。与此相关而有别,在郭店楚简中,又出现了许多“反己”之学的说法。“故君子敦于反己。”(《穷达以时》第15简)“闻道反己,修身者也。”(《性自命出》第56简)“求之于己为恒。”(《成之闻之》第1简)“君子求诸己也深。”(《成之闻之》第10简)“反诸己而可以知人。”(《成之闻之》第

3、19、20简)“慎求于己,而可以至顺天常矣。”(《成之闻之》第38简)如果以先秦儒家整个的哲学框架作为背景,笔者以为,孔子的“为己之学”与郭店楚简的“反己之学”都是儒家人学的出发点,但是,虽然二者同属于一个理路上的概念,可一字之差,却显示了理论的指向区别:前者重实践,重道德的生活践履,后者不能说不重实践,但它突出的是内心性情的反躬求索,它依据的是天命论,在理论上有重大的飞跃。这两个概念的变化,反映了从孔子之“为”己,到思孟之“反”己的发展,是一种哲学的纯化过程。探讨这种纯化的过程,对我们认识先秦儒家哲学的理论来

4、源,孔子与思孟的联系与区别,特别是思孟学派的哲学本质是大有帮助的。一孔子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又曰:“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里仁》)把“仁”置于思想的中心地位来构建哲学的框架,并且提出了“慎终、追远”(《学而》)的天命思想,主张“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其精神生活之重要、内心世界之丰富,是不言而喻的。也就是说,孔子十分注重人的内心世界的追求,把精神的高尚、充实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这是本文立论的一个基本前提。在其“为己之学”中,他主要强调的是现实生活中的

5、道德践履,目的是为了做一个自我提升、自我修养、具有独立人格的、“会道”的人。对此《荀子·劝学篇》的解释最为透彻:“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道出了孔子“为己之学”的本质。虽然孔子也强调“内自省”(《里仁》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但是,从《论语》的整个哲学结构来看,孔子始终是脚踏实地,在现实生活中树立自己的道德理念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6、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很明显,这是一条基于实践,并不游离于现实生活之外的求贤、求圣的人生路径。它强调“心”之所“欲”,但落脚在现实生活和社会规范的“不逾矩”之上,人生的每一步前进,都是随着现实时空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这种学问的指向,被李泽厚称为“实践理性”。这种理性精神“不是用某种神秘的热狂而是用冷静的、现实的合理的态度来解说和对待事物和传统;不是禁欲或纵欲式的扼杀或放任情感欲望,而是用理智来引导、满足、节制情欲;不是对人对己的虚无主义或利己主义,而是在人道和人格的追求中取得某种均衡。”1孔

7、子云:“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又云:“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又云:“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又云:“听其言而观其行。”(《公冶长》)又云:“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又云:“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又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又云:“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诸如此类,连篇累牍,强调的不是言论,不是思辩,而是道德践履的行动本

8、身。但是,“反己之学”从一开始就是建立在天命论的基础之上的,它的源头,似乎应该追溯到《尚书》的传统之中去。《尚书·汤诰》曰:“惟皇上帝降衷于民。”“衷”,善也。《尚书正义》诠释道:“天生烝民,与之五常之性,使有仁义礼智信,是天降善于下民也。”人之善性,是上帝赋予人的与生俱来的禀性,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惟新厥德,终始惟一,时乃日新。”“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尚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