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标下历史课的教学反思论文

论新课标下历史课的教学反思论文

ID:25063168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7

论新课标下历史课的教学反思论文_第1页
论新课标下历史课的教学反思论文_第2页
论新课标下历史课的教学反思论文_第3页
论新课标下历史课的教学反思论文_第4页
论新课标下历史课的教学反思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新课标下历史课的教学反思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新课标下历史课的教学反思论文一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在实践探索中得到逐步提高的。教学反思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灵感和智慧,使教师能探索独具特色的教学方式,完善和优化教学内容,最一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在实践探索中得到逐步提高的。教学反思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灵感和智慧,使教师能探索独具特色的教学方式,完善和优化教学内容,最终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甚至实现自我超越。教学反思的过程可分为四个环节:1.初步实践:发现问题及时发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许是自己脑海中

2、一个灵感的闪现,或者是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或者是通过与同事、同学交流得到提示和意见等等,都能帮助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学中的纰漏与不足。2.基本理论:分析问题通过对发现的问题的进行深入分析,重新审视自己教育教学行为和理念,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形成基本的、系统的理论认识。3.指导实践:实施策略基于明确的问题和系统的理论,教师可以从教学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构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从而指导教师进行新的教学活动。4.提升理论:解决问题依据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和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

3、在这一过程中,仍然能发现新的问题,再通过分析问题,进一步完善原有的理论和认识,从而又开始新一轮的反思循环。如此往复循环的反思,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不断得到提高,只有我们教师自身的发展,才能有学生的发展。二笔者以第一单元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为例进行教学反思。本课思路很清晰,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罗列各朝代的史实,自秦至清加强皇权、消弱相权的中央机构改革的措施和制度。由此,课堂上简单地给学生列出了这一过程,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概括:秦朝:三公九卿制,中央设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西汉:内外朝

4、制度,中朝为决策机构,加强皇权。隋唐: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长官大都品位较低,削弱相权,加强了皇权。北宋:二府三司,在宰相之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管理财政权,分割宰相的财政权。元朝:一省制,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明朝: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设内阁,行使实际上的宰相权力,只是与以前相比被严重消弱。清朝:清初仍以内阁作为政府的中央机构;内阁之外又设

5、有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军国大事。康熙时设南书房分内阁之权。雍正成立军机处,成为执政的最高权力机关,完全听命于皇帝,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最后由学生讨论,并绘制一幅中央机构演变的简图,理解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及其发展趋势。本课看似简单实则抽象晦涩,甚是枯燥无味,学生也反应很平淡,课堂气氛沉闷。课后,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和错误:第一,本课只是采取教师直接讲述的方法,不能使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和理解问题,也很难深刻把握各朝中央机构改革实质和影响。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让学生了解每个朝代的制度,以及总的发展趋势,这都是

6、课文中知识点的简单罗列,没有更深入的逐一分析和比较各制度前后的联系与变化,因而不能形成清晰地脉络。第三,学生虽然参与讨论,但是由于设置的问题比较抽象、僵硬,使整个课堂缺乏轻松、自由、和谐的气氛。三高中历史新课改理念要求使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更深刻的分析问题,更透彻的理解问题。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针对以上不足,笔者运用新的教学策略和解决办法:首先,向学生展示更有趣、更直观的史料。如《皇权与相权此消彼长》的漫画,宰相“坐———站———跪”的变化使本课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形象生动,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

7、。其次,分析朝代之间制度的演变,比如:魏晋南北朝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清的内阁制等演变过程中的联系和变化,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形成整体认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置不同层次和梯度的问题,如填空题,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经验+反思=成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自己的智慧不断反思,并在研究和课堂实践中勇于探索创新,才能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