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境界》全新ppt

《人生的境界》全新ppt

ID:25045522

大小:13.06 MB

页数:42页

时间:2018-11-16

《人生的境界》全新ppt_第1页
《人生的境界》全新ppt_第2页
《人生的境界》全新ppt_第3页
《人生的境界》全新ppt_第4页
《人生的境界》全新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生的境界》全新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生的境界冯友兰走近哲学激发兴趣※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地反思的思想。(冯友兰)※“哲学”一词,源自古希蜡,是爱智慧的意思。作者简介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人。著名、。23岁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29岁获美国学位。回国,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大教授、文学院院长。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他的著作、、等已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被誉为“现代新儒家”。哲学家教育家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

2、哲学史新编》据说在西方大学中,凡开设中国哲学课程的,冯友兰的是第一本必读之书。百年之前,中国人因为有严复而知有西方学术;迄今为止,外国人因有冯友兰而知中国哲学。所以,若要说起20世纪中国哲学,是不能不谈到哲学大师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冯友兰和女儿宗璞和父亲冯友兰宗璞,现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曾任《世界文学》等刊物编辑。代表作《三生石》(中篇小说),《弦上的梦》(短篇小说),童话《总鳍鱼的故事》。什么是境界?境界一词原指疆界、景象,但从晋唐以后,译佛经者却给它赋予了一种特定的含义。佛教有所谓“六境”说法,是指基于六根之官能与六尘之接触,然后由六识所产生的一种意识活动的状态。由此可知

3、,在佛学中,所谓“境界”,主要指意识活动中之主观感受;由此引申出的某方面的造诣的深浅称为境界的高低。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色、声、香、味、触、法被称为六尘。六尘基本上概括了我们所见到的外部世界。同学们,这就是所说的花花世界啊,在勾引着我们。当六尘作用于六根,在每一个人身上都产生种种感受,并作出不同的反应,佛学上把这种意识活动之中的主观感受称为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1:近代大学问家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者必须经过3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

4、处”,此第三境也。后人归之为:知、行、得三境界2:中国的禅宗认为成佛需经三种境界“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寻找禅的本体而不得寻禅不得,举目所见无非客观对象。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似已悟道而实未悟,水正流、花正开,只有静下心来谛听凝视才可以感觉到,观者正可以藉此境以悟心。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瞬间即永恒,刹那成终古.喻示时空被勘破,禅者于刹那间顿悟。研读课文自读课文,整体把握,15分钟完成以下问题:1、哲学的任务是什么?2、冯友兰说的四重境界分别是哪四种?3、四重境界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1、哲学的任务是什么?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

5、的精神境界。2、冯友兰说的四重境界分别是哪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3、四重境界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觉解具体研习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原文给的定义是什么?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对于他所做的事情,可能并无觉解,或者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自然境界举例山区放羊娃的人生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卖钱。”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记者问:“娶了媳妇呢?"放羊娃答:“生孩子。”记者问:“有了孩子呢?”放羊娃答:“放羊。”记

6、者默然。功利境界原文给的定义是什么?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所做的事情,其后果可能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1.功利境界的人有什么特点?他们做事情是为自己2.为什么要说“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利已同时可能有利于别人正确看待功利境界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日本捡到一些钱物,交到警察局,并按要求做了登记。过了几天,失主登门,表示谢意后,拿出一些钱给这个留学生。留学生想,拾金不昧怎么能收呢?坚决不肯。最后,失主告诉他,如果你不收这钱,自己就无法从警察局里领出失物,按规定,失主必须拿出部分

7、丢失财物作为报酬。大家想一想,日本人为什么要这么做?日本人这么做有没有道理?归还财物是行义,收取报酬是谋利,日本人认为义与利并不矛盾,既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一个行义之人,理应得到一定的利,只有这样,大家才能争着去行义。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一个社会,过分地要求成员摒弃私欲,一味地宣扬做好事不求报酬,那结果会如何?很少有人做好事。道德境界原文给的定义是什么?还有一种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