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027036
大小:5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7
《张舜徽先生之“《史通》学”研究(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张舜徽先生之“《史通》学”研究(1)【内容提要】张舜徽先生,当代著名文献学家,于《史通》“治之三反”,撰《史通平议》,“书以评议为主,辅以考据,于刘氏底蕴多所发抒”。本文暂示三例,略述先生之《史通》学研究,由窥先生于子玄服赞之意。【摘要题】史学家研究【关键词】《史通》/张舜徽/《史通平议》【正文】《史通》学,研究《史通》与子玄之学也。“刘氏《史通》之成,迄于今千二百余年矣。昔人以其诋诃前贤,语伤刻核,而《疑古》、《惑经》诸篇,尤为世所诟病。故其书始成,传习者少,而讹脱亦甚。”[1]“其书自浦二田通释出乃大体可读。”[2]后,陈汉章、
2、吕思勉、杨明照、程千帆、张舜徽、张振珮诸先生,各有所作,皆得名家,《史通》学由是乃成。张舜徽先生,当代著名文献学家,于《史通》“治之三反”[3],撰《史通平议》,“书以评议为主,辅以考据,于刘氏底蕴多所发抒”[4]。兹就是书,略述先生之研究。世有达者,幸督教之。先生于《史通》极推重,谓其“造端宏伟,识议多精,虽不免小疵,固未足掩其大醇。故自唐以下,评弹之言迭起,终无有能夺其席者。”[5]职是故,先生非但启导及门读史,先之以此书[6],即己身亦“耽悦是书,治之三反”[7]。《史通平议》“于刘氏底蕴多所发抒”,洵非无故也。先生服赞之意,
3、多借阐扬发抒,即刘氏起例发凡“于后世史学有启之功者”,“表而出之”[8]。试举其大较者论之: (一)如子玄检论旧籍,其书遂为后人重之者。《史通平议》卷一《六家》第一:又有《周书》者,与《尚书》相类,即孔氏刊约百篇之外,凡为七十一章。上自文、武,下终灵、景。甚有明允笃诚,典雅高义。时亦有浅末恒说,滓秽相参,殆似后之好事者所增益也。至若《职方》之言,与《周官》无异;《时训》之说,比《月令》多同;斯百王之正书,五经之别录者也。刚谨按:大抵类传之例,因时损益,犹目录学之部类分合,与时增减:皆学术与其时代之交相互动也。推之正史类传,又如
4、《晋书》之《孝友》传,“唐代特别重视宣扬封建的孝道,所以它在修《晋书》时,特设‘孝友’这个类传。”[11]又如《宋书》,“类传中有《恩幸传》一目,记载那些出身寒门因得到皇帝信任而登高位的人。魏晋以来,讲究门第,高门大族,世居显要。刘宋统治者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于是乃信任启用出身寒微的人,让他们掌握机要大权,《恩幸传》的设立,反映了这样一个历史特点。”[12]又如《明史》之《阉党传》,“《明史》已有《宦官传》,为什么又立《阉党传》呢?这是由于明代宦官,多窃有权势,官僚士大夫想要有所作为,必须与宦官相勾结,方能逞其私志。如宦官王振、刘瑾、
5、魏忠贤等,在宦官以外,党羽甚重,为害甚烈。《阉党传》就是专叙宦官的党羽为反映明代这一历史特点而设立的。”[13]又如《清史稿》,“新增的《交通志》,记铁路、轮船、电报、邮政四项内容,反映了近代交通的情况。《邦交志》是记近代与世界各国的外交关系的,为前史所未有。”[14]夫岂史传所独然,请再试论以正史之志:《史记》八书,《汉书》则十志,合《律书》与《历书》为《律历志》,《礼书》与《乐书》为《礼乐志》,增《刑法》、《五行》、《地理》、《艺文》四志。而《艺文》一目,尤足徵汉兴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于是典籍猛增,文献积盛。又如《魏书》之《
6、释老志》,“是魏收根据当时具体的历史特点而新增的一个志目,不仅前史所无,以后的史志中也没有这个名目。这是由于佛教和道教的传播,在北魏进一步得到发展,两教之间,斗争也很尖锐。《释老志》就是反映这一历史情况的。”[15]诸此种种,均可证子玄“述者多方,有时而异”二语,宜乎先生谓“知几此四语,至为通核。殆可为全史发凡!” (三)如子玄怀疑旧典,为后世考信派导夫先路者。《史通平议》卷六《疑古》第三:若乃轮扁称其糟粕,孔氏述其传疑。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武成》之篇,吾取其二三简。”推此而言,则远古之书,其妄甚矣。(lw.NsEa
7、c.编辑整理)舜徽案:上世之事,著之竹帛甚晚。十口相传,不能无增饰之言。五方殊语,不能无讹变之辞。是以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子贡已致其疑。《武成》之“血流飘杵”,《云汉》之“靡有孑遗”,孟子亦纠其谬。其后《吕览》有《察传》之篇,史公有考信之说。至王充《论衡》出,多抨虚妄,论述益广。若《语增》、《儒增》、《艺增》、《书虚》诸篇,言之甚备。然则疑古之风,孔门实发其端,汉儒已畅其说,其所由来旧(笔者案:“旧”当为“久”。)矣。《荀子》《非十二子篇》曰:“信信,信也;疑疑,亦信也。”杨倞《注》云:“信可信者,疑可疑者。意虽不同,皆归于信也。
8、”然则学贵善疑,古有名训。知几所论,容有失之偏激,而取证或不可据。固由考证之业,未臻精密,犹多未厌人意。然其识力之锐,发例之周,实为后世史家,辟一新径。降至有清,遂开崔述考信一派。读书求实之风,超越往代,而古史考证之业,乃成专门。论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