ⅴ级围岩段公路隧道地震动力响应下注浆效果的研究

ⅴ级围岩段公路隧道地震动力响应下注浆效果的研究

ID:25022019

大小:7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7

ⅴ级围岩段公路隧道地震动力响应下注浆效果的研究_第1页
ⅴ级围岩段公路隧道地震动力响应下注浆效果的研究_第2页
ⅴ级围岩段公路隧道地震动力响应下注浆效果的研究_第3页
ⅴ级围岩段公路隧道地震动力响应下注浆效果的研究_第4页
ⅴ级围岩段公路隧道地震动力响应下注浆效果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ⅴ级围岩段公路隧道地震动力响应下注浆效果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V级围岩段公路隧道地震动力响应下注浆效果的研究(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勘察设计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31)StudyonthesurroundingrocksectionofhighwaytunnelseismicdynamicresponseundergroutingeffectJiajiaxin(SichuanroadandBridgeConstructionGroupCo.,Ltd,Chengdu,Sichuan610031)【摘要】木文利用FLAC3D软件,对V级围岩段公路隧道进行三维地震动力响应数值模拟,通过比较注浆前后隧道结构及围岩动力响应规律,

2、分析该工况下隧道抗震设防范围。【关键词】公路隧道;地震动力响应;V级围岩;注浆加固;自由场边界【Abstract】inthispaper,thesoftwareFLAC3D,theVgraderocksectionofhighwaytunnelofthree-dimensionalseismicdynamicresponsenumericalsimulation,bycomparingbeforeandaftergroutingtunnelstructureandsurroundingrockdynamicresponserules,analysistheconditi

3、onoftunnelunderseismicfortificationrange.[Keywords]highwaytunnel,seismicresponse,groutingreinforcementV-gradesurroundingrock,freefieldboundary1、隧道抗减震设计现状近年来,随着地下结构数量的增多和震害的频繁出现,尤其在我国遇到“5.12汶川”大地震后,抗减震问题受到高度重视。隧道抗减震设计中,设计人员通常只考虑了纵向抗震设防长度,未考虑径向加固范围,这是不全面的。还有,注浆对隧道抗震设防效果如何?这也是工程中面临的一个问题。木文以

4、某公路隧道为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注浆前后地震动力响应规律,分析得到隧道纵向合理抗震设防长度和径向加固范围。2、参数选取(1)采用V级围岩标准断面[1];计算参数的选取见表1;(2)模型参数:岩土体大小为120(横向)×160(纵向)×90(竖向)(m),隧道埋深选取30m,洞门处作1:1刷坡处理;(3)地震波:釆用El-Centro波,如图1所示;峰值加速度为3.147m/s2;激励方向:垂至于隧道纵向水平激励。图1El-Centro波一波形图(4)边界条件自由场边界是粘人工边界的一种,模拟了半无限地基的弹性恢复能力,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自由

5、场边界保持非反射特性,即结构产生向外的波被适当地吸收主网格的侧边界通过阻尼器与自由场耦合来模拟静边界,自由场的非平衡力施加到主网格边界上。施加在左右边界的两个条件是:这样,向上的面波在边界上就不会产生扭曲,因为自由场边界提供的条件与无限场完全相同。如果主网格是均匀的,自由场就因与主网格的运动一致而不起作用。但如果主网格与自由场的运动不同,这时阻尼器就会吸收能量,与静边界类似[2],如图2所示。图2自由场边界模型示意图图3隧道有限元模型示意图在FLAC3D中,可以通过使用Applyff(free-field)在模型四周施加自由场地边界,采用FLAC3D自由场地边界和粘性边

6、界的计算效果基本一致。但若采用自由场地边界计算,动荷载的输入可以采用加速度时程,不需要转化[3】。3、隧道地震响应规律研究有限元模型如图3所示,考察点选取为:隧道拱顶、左右拱肩、左右拱腰、左右拱脚和仰拱,每截面共计8个考察点。考察截面沿隧道纵向每隔3m选取一个,共计20个截面。3.1隧道位移响应规律分析(1)位移最大值截面处位移吋程响应分析隧道衬砌位移最大值截面处位移时程响应,可得:①位移最大值出现在4s〜6s,滞后于地震波加速度峰值时刻3s;②各个考察点位移吋程响砬规律基本一致,位移幅值略微有变化;③注浆前后,位移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仅改变了位移幅值;(2)、沿隧道纵向

7、最大位移值分析分析监测点处最大位移值,比较注浆前后最大位移变化特点:注浆前最大位移为8.44cm,注浆后为6.8cm;位移变化幅值为19.43%。可见,注浆对位移控制作用明显。3.2隧道最大主应力响应规律分析考察监测点处最大主应力,比较注浆前后最大主应力变化特点:注浆前最大位移为19.14MPa,注浆后为11.66MPa;位移变化幅值为39.08%。可见,注浆对应力改变显著,调整了应力峰值和应力分布。3.3隧道塑性区特点选取位移峰值吋刻11s作为考察吋刻,分析未采取注浆加固措施吋洞周围岩塑性区纵向变化情况。(距离洞Ul15m塑性区云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