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ID:25009352

大小:11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7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_第1页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_第2页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_第3页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笔算乘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3页例l教材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主要解决笔算竖式乘法中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笔算方法。其中,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后,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就迎刃而解了,为学生解决今后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打下了

2、基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经历尝试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方式,相互评价,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合作意识。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知识的体验和认识。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教学难点:在交流合作中探索体验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学校图书室买来12本新书,每本24元,你能猜一下我大约付了多少钱吗?2.学生进行猜测,并说说想法。3.通过诱导,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3、刚才每位同学都猜过了,那么有什么办法能证明你猜的是正确的或者是比较接近正确答案?李老师到底应该要付多少钱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你能独立地、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24×12”吗?[说明: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先有一个感性的答案。在学生猜测时,教师要注意学生有没有主动投入到“猜测”中来。通过猜测,培养学生对数的感知和直觉思维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24×12)2.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学困生。[说明:<<课标>>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笔算是关于“如何做”

4、的知识,特别注重让学生在尝试、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3、梳理思路,准备交流。刚才老师在看同学们的计算时,发现许多同学已经有好几种方法了,在交流之前,请同学们想一想,也可写一写,你在小组里发言准备讲哪几点?[说明:通过整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4.小组交流,取长补短。[说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在小组内每个同学讲述自己的解题方法,并对其他同学的解法充分发表看法。这个过程,重在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并使学生学会倾听。]5、整理成果,准备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每一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6、全班汇报.汇总

5、策略。部分小组代表汇报研究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教师适时介入。(1)充分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学生的解题策略可能有:①24+24+…+24=288(12个24相加);②12+12…+12=288(24个12相加);③24×2×6=288;④24×3×4=288;⑤24×lO+24×2=288:⑥12×20+12×4=288;⑦24×20-24×8=288;(2)通过比较,着重指导,从而理解算理,掌握方法。(3)质疑问难,精讲点拨。[说明:让学生通过对不同计算方法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比较计算方法时,可以选择不同的标准,体验方法是否优劣,在比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6、]三、多种练习,巩固应用。1.练习:看谁算得又快又对。2、你能当一回小老师吗?3、学生笔算,老师口算,比比谁快。11×11=    12×11=    13×11=14×11=    15×11=    16×11=:17×11=    18×11=[说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比较难掌握,教学中通过关注学生在计算中的情感与兴趣,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四、收获体会。(1)从学生指导的角度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的?(猜测结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2)从目标达成的角度小结:围绕目标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围绕目标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围绕目标

7、3:今天这节课你觉得自己发挥得怎么样?[说明:课堂总结,不但要总结结论,更要强调学习过程,让学生回忆这节课的学习历程和发现的一些规律或研究成果,这样做更能体现学习“过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