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992326
大小:17.8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7
《关于读书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关于读书的思考 关于读书的思考 人自出生,就开始探索世界。包括三个途径:一是直接方式,即亲身经历;二是间接方式,汲取他人经验;三是思辨,透过已知推导出未知。 读书属于第二种途径,虽不是唯一,但是很有效的一个方式,通常站在巨人肩膀上看得更远。 一、天子重英豪,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用处多,却往往被狭隘理解,或者片面化。 读书常被当做工具,用来追逐名利。然而现实太残酷,仅有少数人能博得功名。失意者要
2、么苦苦坚持,争取有生之年早日中举。要么心灰意懒,感而叹之:百无一用是书生。 许多大学生刚参加工作,往往什么也做不好。有人总结:有知识没文化,有文凭没水平。此刻的院校教育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既是穷人逆袭的独木桥,又要教书育人。本来只是兼职追逐名利的工具,却造成读书只为名利的表象,因此被世人病诟。 读书不只为学习,也包括消遣娱乐。很多网络小说、鸡汤美文,对于认知世界没有多大帮忙,却很有市场,因为能够满足人精神需求。对此不必褒扬或是指责,应抛开光环、不带偏见视之,此读书和打牌钓鱼并无不一样,正如食色性也。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
3、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认识世界两种方式,缺一不可。相对快捷的还是读书,毕竟书也是万里行的经验。 书种类繁多,包括自然科学、历史、军事、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等。各学科之间又相互联系,有系统的学习才能更好理解运用。比如在古代,中国学者多精通诗词书画,西方学者多擅长逻辑物理几何数学。 二、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秦桧、严嵩都是才高八
4、斗的读书人,却遗臭万年,此刻大学教育也培养出不少自私自利的社会精英。 这种现象的产生,不是书的问题,也不是人性问题。读书人中流芳百世的更多,如屈原、文天祥、铁铉等等,包括近代一些伟人,多为读书人。 回到之前提到的读书之好处。读书之目的是认识世界,而世界包括外部世界,以及人自我。两种读书人之差别,就在于是否认识自我。 老子云:知人者智,知己者明。佛家所谓“菩提”,即梵语中的“觉悟”一词。“悟”者,吾心也,认识自我。一古希腊神殿上也刻有铭文:认识你自我。 如何认识自我,佛家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指的是以小见大,比如小小细胞,却蕴含生命之蓝图;
5、最微观的粒子,却能体现宇宙运行之规律。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而我认为也能以大见小。比如学天文,识宇宙之浩瀚,才知人非宇宙之中心、才知人非万物之主宰,才懂敬畏天地、才懂尊重生命。读历史,见历史之长河,才知人的由来、才知何为是非,在历史演变中才会给自我定位,才会看到前进之方向。 外部世界就像是镜子碎片,掌握越多,通常看
6、自身也越清晰。但通常不等于必然,古人知识远不如我们丰富,却不必须比现代人肤浅。或许是更善于拼凑碎片,或许是更善于多角度审视自我,或许有人根本没想过认识自我。 朱熹认为万事万物都包含理,明白所有的理,便是圣人,这就是格物致知。方式很理想,无奈宇宙永远探索不尽,镜子永远不完整。王阳明认为心即理,所有的答案就在心里。心即宇宙,不必格物致知,直接审视内心。这又难免主观唯心,脱离了客观,原始人可不会成圣。正如孔子曰:思而不学则殆。 三、以上所说,全是错。 一个深奥的问题,三言两语怎说得清。非我故意胡说,语言即是如此。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此文之人
7、,或许得到结论却是和我相反。 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极不完善,不论汉英。逻辑学通常认为内涵越广,外延越少,反之亦然。比如说以下三类:甲(人)、乙(人,中国的)、丙(人,中国的,jG学院的,龙姓)。显而易见,任何语言都受制于其内涵和外延。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也已成为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甚至是三驾马车之首,奥巴马政府成立之日起自从人类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来,贸易即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国际分工的深化、大量国际统一标准规则的建立 当初公孙龙言白马非马,亚里士多德提三段论,必须时期内争议很大。
8、皆源于当时词汇不足以及语法缺陷。 此刻很多无神论者试图用这句悖论否定万能的上帝:上帝能否造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