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991026
大小:56.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7
《浅析脑心通胶囊在脑心同治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脑心通胶囊在脑心同治中的应用金璟研(辽宁省鞍山市汤岗子医院114048)【关键词】脑心同治脑心通胶囊【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8-0017-02心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一类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据研究资料表明,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仅排在恶性肿瘤之后列第二位。因而有效、积极地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只有重要意义。脑心同治理论是在对脑血管、冠心病病理生理学和病因病机的研究基础之上,结合临床实践而提出的[1],该学说揭示了中医整体观在心脑血管疾病研究中的指导作用。脑心同治理论认为心血管疾病
2、和脑血管疾病有着紧密的联系,心脑相通是“脑心同治”的生理基础,心脑共主祌明;异病同治是“脑心同治”的病理基础;脑心同因是“脑心同治”的现代医学理论依据,脑血管病与心血管病常有相同的病因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脑心同治是联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必然之路[2]。脑心同治理论是根据中医藏象学说“心脑相通”理论制定的治疗方法,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脑心同治学说包括两种涵义。第一,心脑血管疾病须同时治疗。对合并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个体,在立法方药的选择应用上应根据中风病和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学特点,相兼治疗,以同时减轻心、脑的病理损害;另一方面,必须充分认识到动脉粥样硬
3、化是心脑血管病共同的病理基础,是一个全身系统性疾病,只是由于累及的部位不同、发病先后不一,出现了不同的临床症状,而最终在同一个体发生是木病发展的必然结局。因此在治疗上,必须见心病而兼治脑,见脑病同时兼顾心。第二,心脑血管病须同法治疗。心脑血管病的病位在于心脑之络脉,其络脉失养,络脉瘀阻及毒损络脉的病理改变是一致的。基础研宄与临床治疗可针对相同的病机特点、病变部位,着眼于络脉、毒邪,采用相同的治法方药将达到整体的治疗效果。心脑之间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经脉相互络属,决定了心脑之间在病理方面也是相互影响的。脑病中风与心病胸痹往往奋相同的病因病机,苏病理基础为气、血、风
4、、痰、火等。诸病理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认为气虚血瘀可能是疾病初期,如果病情迁延日久,长期气血运行失畅、瘀滞痹阻,不能营养脏腑而致肝肾阴虚或脾虚湿盛,最终导致痰瘀互结。特别是现代人们所承受的社会与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易致肝气郁结,气郁生痰,或过食肥甘,易伤津耗液;肥甘助湿生痰。建立脑心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证候分型标准,奋利于提高疗效,改善脑心冋病的患者预后,便于临床用药指导。痰瘀互结是脑心同治关键,痰瘀不仅相互渗透,而II可以相互转化,痰邪停滞日久,必致瘀血,而瘀血一旦形成,反过来又可使水湿停聚变生痰浊。因痰致瘀,或因瘀成痰,痰瘀互结,沉积脉道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
5、机制,故在治疗上以化痰通络、活血化瘀为主要方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而痰瘀同治早在《黄帝内经》已冇记载,进一步证实以化痰通络、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方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切实可行。步长脑心通胶囊源于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卷下?瘫痿论》的补阳还五汤。脑心通胶囊系根据现代人体质及发病特点,在补阳还五汤的基础上加虫类药和活血化瘀药等组成现代方剂,沿用补阳还五汤的益气活血作为本方的立方之法。步长脑心通胶囊由黄芪、水蛙、地龙、全蝎、当归、丹参、川芎、桃仁、红花、乳香(炙)、没药(炙)、赤芍、鸡血藤、桑枝、牛膝、桂枝16味中药组成。选用黄芪为君药,以益气为主,达到
6、活血化瘀之功。虫类药地龙、全蝎和水姪为臣药,虫类药性喜攻逐走窜,通经达络,搜剔疏利,无处不至,故加大了活血、逐瘀、通经、活络的作用。全方具冇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扶正固本、攻补兼施、标本同治,有补而不滞、祛瘀而不伤正之功。主要用于脑心动脉粥样硬化初期气虚血滞,脉络瘀阻。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黄芪对多种自由基奋良好的清除作用,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并有抗凋亡、抗炎、扩血管作用,改善血行的功效[3];红花、赤芍、当归可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改善高粘状态,改善微循环;虫类药地龙、全蝎、水姪等含有大量的血栓溶解因子,可起到溶解血栓,消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脑心
7、通胶囊改善微循环,使流动缓慢的血流加速,改善微血管形态,减少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减轻血管阻塞,解除微血管痉挛、使微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微血管周围渗出减少,并可抑制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可减轻血脑屏障破坏从而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4】。总之,步长脑心通胶囊能明显改善气虚血瘀型脑心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检查指标,能治疗和延缓动脉硬化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脑心通胶囊组方体现了中医脑心同源,异病同治之义,通瘀散结,使瘀散血行气畅,心脑络脉得以濡养,则病减通安,身体康复。参考文献[1】曹晓岚,韩宁.心脑同治学说的含义及临床应用[」].世界中
8、西医结合杂志,2008,3(3):1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