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9884
大小:406.50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7-07-14
《2005年中国大学评价报告-北师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大学评价的理念与实践——2005年中国大学评价报告邱XX(主任、博导、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青年报社引言目前,无论是学术界、科教界、企业界还是政府有关管理部门都高度重视科学评价工作。2002年10月,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在《关于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中强调:高等院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建立和培育独立的社会化的中介性科学评价机构,积极开展科学评价工作。2引言2003年5月,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联合
2、下发了《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决定》的重要文件,2003年9月科技部又制定和发布了《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3引言可以说科学评价的意义和作用已得到广泛的重视,各种评价活动空前繁荣。在各种各样的评价活动中,竞争力评价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所谓“竞争力”是指竞争者(团体或个人,包括国家、高校、企业……个人)获取竞争优势、赢得胜局的能力。它一般包括潜在竞争力和现实竞争力。4引言在科教兴国、知识就是力量的时代背景下,整个社会,从政府、企业集团,到普通民众,对高等院校的投入与关注日益增强。人们越
3、来越关心我们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和科研竞争力,希望看到这方面具有社会公信力的评价结果。而这正是我们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与中国青年报社等单位合作开展“中国大学评价”系列研究的出发点和初衷所在。5第一部分中国大学评价的理念与做法61.目的和意义我们开展高校竞争力评价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评价,基本摸清高校资源、力量、成果、效益等方面的分布情况,找出各高校的比较优势和问题,明确其改进重点和发展方向,为有关政府部门、高等学校和社会投资者的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为社会各界和广大社会成员了解或选择学校提供依
4、据和参考。71.目的和意义1.1有利于政府的宏观管理,为有关政策的制定和投资决策提供定量依据;1.2有利于高校发挥优势、找出问题、明确改革方向,有针对性地提高其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高校科学研究的发展;81.目的和意义1.3有利于社会各界(包括企业界)和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学生、家长等)深入了解高校,从而明确投资方向,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选择科学氛围和创新环境优良、能促进人才成长的高校等;92.指导思想和原则总的原则和目标:以高校的社会职能和贡献为基本标准,力求使评价做到“科学、合理、客观、公正”。
5、2.1贯彻国家在教育、科学、文化领域的有关方针和政策,坚持政策导向与市场导向相结合的原则;2.2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重点大学以科研为主,一般大学以教学为主的原则;102.指导思想和原则2.3正确处理定性与定量的关系,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2.4正确处理投入、产出与效益的关系,实行三者兼顾的原则;2.5正确处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坚持两者同等重要,实行分类评价的原则;112.指导思想和原则2.6正确处理规模与效益的关系,适当偏重于效益的原则;2.7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6、,适当偏重于质量的原则;2.8正确处理国内数据与国外数据的关系,既要两者基本对应,但又适当偏重于国外数据,这有利于与国际接轨,鼓励高校和科研人员走向世界。123.学校的分类和特征3.1学校的分类依据2004年,教育部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文件,将高等学校划分为6种类型。我们以此为依据,并根据学校的性质、任务和数量,将高等院校分为8种类型:①综合大学;②民族院校;③理工院校;④农林院校;⑤师范院校;⑥医药院校;⑦语文、财经、政法院校;⑧体育、艺术院校133.学校的分类和特
7、征3.2学校分类特征第一,在国内第一次区分“重点大学”与“一般大学”两个层次类型,分别对高校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综合评价;143.学校的分类和特征3.2学校分类特征第二,从科研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出发,第一次以投入、产出、效益为主线,将高校的科学研究分为“科学技术”(含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两个不同的领域,采用不同的数据来源、指标和权重,分别对高校的科技创新竞争力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竞争力进行评价,并得到了两个分类评价报告;153.学校的分类和特征3.2学校分类特征第三,在区分重点大
8、学、一般大学与民办院校、理科与文科科研竞争力评价的基础上,分别按8种类型学校的评价得分进行排序;同时,还分省、市、自治区对高校进行了分地区的排序,以体现“同类比较,分类评价”的原则。164.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在评价中,收集原始数据的工作量非常大,付出了大量人力和经费,我们逐步落实专人,建立比较稳定、可靠的数据来源工具和渠道。174.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4.1数据来源(1)有关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资料(汇编、年鉴、报表等);(2)国内、外有关文献信息数据库;(3)有关政府部门、高校的网站;(4)有关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