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语文教师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浅论语文教师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ID:24959523

大小:54.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7

浅论语文教师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作用_第1页
浅论语文教师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作用_第2页
浅论语文教师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作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论语文教师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论语文教师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柴光敏河南省固始县永和高中465200发散思维是和求同思维完全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发散思维训练的广阔天地,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或者是语文知识的教学,都可以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遗憾的是我们许多教师无论什么情况都强调唯一性,都喜欢从一个己有的定论出发,秋天来了树叶只能“落”了而不能“黄”了,雪化了只能变成“水”而不能变成“春天”,失去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好机会,扼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才能。因此,教师必须充分

2、发挥“导引”的作用:一、目的不明时,将其引向思维目标无论什么方式的思维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性,无目的的思维是没有价值的,因此乂叫无价值思维。只有当思维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沿着明确的方向运行时,才有价值。所以我们在课堂中不仅要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更要为其思维的展开提供明确的目标,尤其是当他们的思维在进行无目标的“漫游”时,要及时进行调控,而不是一味地喊好、鼓励。在强调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今天,注意到前者的老师还是比较多的,而不少老师对后者却注意不够,造成的后果令人十分担心。比如,有一节课的教学内

3、容是联想和想象,任课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便进行了一项思维训练,要求同学们用一个比喻来说明青年需要知识的道理。学生的思维确实是活跃的,但不少同学的思维是漫无目的的,一部分同学的答案是“天空需要白云”、“火车需要轨道”、“机器需要发动机”、“自行车需要链条”、“电脑需要软件”等等。应该说这些同学的思维展开过程中,目的是比较模糊的,他们不清楚这个思维过程的价值在什么地方,而只是为了思维而思维。这时候,教师就要及时进行引导。二、过程不当时,将其引入思维正轨t匕如,学习莫泊桑的小说

4、《项链》,有的同学对小说的主题提出了质疑,认为主题是“一件小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应该说这是富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表现,可是让他陈述理由,他只是说,这是某位专家的某篇文章中的观点,却不能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进行分析。也冇的同学只是说,作者在那样的吋代根本不可能有鲜明的阶级意识,编教材的人是牵强附会。所有这些冋答,对问题的分析,对自己观点的论证,思维过程都不够正确,逻辑上都有明显的漏洞,因果关系更不能成立:专家的观点就都对吗?编教材的不就是专家吗?对作品的理解就只是限于作者的创作原意吗?别人的意见和自己的

5、不同就是牵强附会吗?“因为专家这么说,所以就是正确的”,这种思维模式和创造性思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这吋候,就要及吋地指出他们思维过程中的问题,分析有关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把他们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思路之中。必要吋还要介绍逻辑思维的一些基本常识和一些基本规律,用理论指导他们的思维实践。三、质量不高时,将其引入思维纵深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高质量的思维,必须奋一定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浅尝辄止的思维,即使具有创造性,其价值意义也不大。由于受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心理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中学生的思维常缺乏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6、。教师要相机诱导,使他们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和多向发展。如教学苏轼的《石钟山记》,常常有同学对苏轼的“事非0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提出不同看法,但是这些同学的思维大多停留在“事非目见耳闻就不能得出结论了吗”。其实这并不是正确的求异,而是偷换话题,因为作者说的是“臆断其有无”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得出结论”(这也反映了前面所说的逻辑思路不正确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首先要引导他们认识自己思维过程中的问题,进而再引导他们思考:苏轼的观点有没有值得推敲的地方呢?事情“S见耳闻”就能“断其

7、有无”吗?“B见耳闻”会受到哪些限制呢?怎样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呢?按照这个思路一步步认真分析和思考,思维的质量就会有所提高;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就能提高思维向纵深发展和多向发展的能力。如果再提供一些关于探索石钟山得名的资料,那么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则更有价值了。而后者对于前者也的确是非常重要的。四、是非迷失吋,将其引入思维准则创造性思维的最大特点和最高价值就在于不受传统思维和4惯思维模式的束缚,敢于想人之所未想,从而开拓广阔的思维空间,冇所发现,冇所创造。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

8、,突破是相对的,失去一切规范,甚至丢弃最起码的是非准则,必然会陷入荒谬。这既是思维的方法问题,也是思维品质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比如,冇同学在讨论《祝福》中到底谁害死了祥林嫂这个问题吋,竟然认为是祥林嫂自己害死了自己。这样的观点不能说不新,但无论从对作品的理解还是思想方法的角度看都是无法站得住脚的。更奋甚者,冇同学对《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志愿军的可爱也提出了质疑,对李登辉的两国论态度也比较暧昧,这除了思维方法本身的问题以外,实际上是一种是非标准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