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931324
大小:56.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7
《浅论大豆生产中节本增效的主要技术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论大豆生产中节本增效的主要技术途径米志鹃马贵民张清丽(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摘要:提高我国大豆的生产效率,关键要抓好大豆生产中的核心技术。科学用好大豆生产中的核心技术,就能够实现节木增效的目标。木文针对大豆生产中的核心技术并结合目前国内大豆生产发展的实际情况,重点探讨了降低生产成木与提高大豆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关键词:大豆生产节木增效技术途径大豆既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乂是附加值很高的经济作物,是营养价值极高的食品,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及不饱和脂肪酸、钙、镁等营养物质,其副产品是良好的饲料来源。另外大豆还是主要的食品工业蛋白质和脂肪来源,
2、也是重要的轻工、精细化工和医药等行业的原料,因此大豆在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大豆生产中核心技术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和效益,即直接关系到大豆生产的效益。在大豆生产中,其核心技术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关键技术环节:一、发挥地域优势,扩大种植规模目前我国农村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大豆生产规模不稳定,生产成木较高。经营比较分散,生产者自身素质和科技成果应用也参差不齐,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尽管东北地区农业生产规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美国、阿根廷、巴丙等大豆主产国相比差距甚远。只有农业生产形成一定规模,才能改变小农经营模式,才能发挥农业机械化的效能,才能实现科技成果
3、迅速推广普及、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木的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农民自发地脱离土地从事其他行业经营,依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新一轮土地承包中出现土地流转问题的若干规定》,今后土地向经营大户集中己势在必行。因此,扩大生产规模是推广核心技术、降低牛.产成木的重要途径。二、调整种植结构,发挥高产优质大豆品种优势高产大豆品种在同等栽培条件下可比其他品种创造出更高的效益。降低大豆单位产量成本,改善大豆品质,对于降低成本、提高大豆竞争力作用明显。我国大豆生产成本较低,但品质也比较差,与进口大豆相比,国产大豆含油量处于劣势。一是由于大豆混种混收,导致大豆的质量下降,优质不能优价
4、,进而影响了种植优质大豆的积极性。今后发展订单农业,集闭化生产、加工是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0前、吉林德大、哈高科等食品加工企业在相应地区设立了生产基地,优质优价收购大豆,每千克在市场价基础上提高了0.1元/公斤,提高了大豆生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二是加大对外出口力度,充分发挥我国人豆豆粕含蛋白量高的优势,积极扩大出u。S前由于受“疯牛病”因素的影响,许多国家将禽畜饲养的动物饲料压缩,并以植物蛋白做补充,因此植物蛋白需求量增加。豆粕为饲养禽畜的优质植物蛋白饲料添加品,为此,近年来全球人豆需求的快速增长,其真正的原因是源于对大豆蛋白质的需求。我国大豆蛋白质含量高于国外,在
5、国际市场中竞争力很强,只是我国的大豆产量奋限,满足不了国际市场需求。因此,加强区域化种植,实施高油和高蛋白品种分区域种植,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是人豆生产的当务之急。与此冋吋应推行优质优价,达到改善大豆品质、增加收益、调动农户种植优质大豆积极性的0的。三、提高田间管理效能,有效控制重迎茬随着农业机械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在逐年提高,这对于降低大豆生产成本、提高大豆生产效益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0前我省农户人均耕地面积在8亩以上,大豆主要生产环节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精量播种机的普遍使用,大幅度降低了种子的使用量,0前每亩大豆仅用4.5千克种子。除草剂在大豆种植
6、中得到广泛应用,减少了田间管理作业次数。机耕、机收减少了劳动用工,降低了生产成本。重迎茬一直是阻碍大豆面积扩大的重要因素,是人豆科研工作的一大难题。经过多年研究,一些减缓重迎茬危害的措施己经应用于生产,抗线品种、种衣剂、合理施肥、合理耕作技术的应用,凸显了较好的减缓减产幅度的效果,提高了重迎茬大豆生产的效益。四、推广先进技术,加快农业科研成果转化近年来,国家科技部组织全国农业科技人员开展了“五大作物攻关课题”。其中《大豆大面积高产综合开发示范》,通过多年的研究,对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优化组装,高度集成,形成了低投入、高产出的可操作性强的三个工程化技术模式。通过以种子和
7、机械两个载体把育种与栽培、农机与农艺紧密结合起来,以种子为载体集成优良品种、种子加工与包衣、补充微量元素、防治苗期病虫害等4项技术工程化,以机械为载体,将垄体深松、耕暄整地、分层施肥、精量点播、中耕培土、化学除草、叶面喷肥、防治病虫害、机械收获等九项技术工程化,保证了技术的规范化。项0的实施大幅度地提高了我省的大豆单产,使人豆单产由“九五”前的110千克提高到125.6千克的水平,为节本增效提供了技术支撑,促进了大豆优质高效生产的发展。我国奋健全的科技推广体系和科研体系,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大豆科研的进展,今后还将加大科研投入,依靠科技进步,培育高产优质大豆品种,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