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926191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7
《让小学生在故事中成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小学生在故事中成长 摘要儿童的文化特征,是与“故事”一脉相承的――“故事”因为诗意而美丽,因为游戏而有趣,因为梦想而开阔,因为好奇、探索而引人入胜……显而易见,儿童的精神世界就是一个在故事中、并由故事元素构筑起来丰富而敞亮的童话世界,他们是故事的发生者,故事的创造者,故事的分享者。因此,要想让习作教学成为儿童生活和生命中自然生成,就必须与其“故事属性”相契合,并且自觉建构起适合儿童言语和精神的“故事性写作”教学。 关键词儿童教育文化故事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
2、-7661(2013)11-0117-01 在一个儿童眼里,周围世界充满着故事的“窖藏”;在一个儿童心里,一切客观的现实都可以发酵为奇幻的童话故事。正因为这些故事的存在、发生,童年才成为一段“金色的岁月”;正因为这些故事的天真、浪漫,童年才会留下一条“诗性的轨迹”。可事实上,儿童的这种故事属性,在教育中却是被遮蔽的,常常以“孩子话”“孩子气”存在着,被以系统知识建构为目标的教学逻辑压得直不起腰来。所以,在习作教学中,发现儿童的“故事属性”,理解儿童的“故事属性”,解放儿童的“故事属性”,显得至关重要。
3、 一、儿童具有“故事嘴巴”4 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分享故事”的天赋。他们只要遭遇到开心的事情、难受的事情、气愤的事情、害怕的事情,就会忍不住去寻找听众,哪怕身处课堂情境,也不会轻易放弃这种自然本性。儿童精神中欲罢不能的“故事”交往欲常常超越时间、空间,成为他们存在的最显在特征:最安静的情境里,只要有儿童身影,一定是张开嘴巴,挥动手臂的姿态;最空旷的原野中,只要拥有几个儿童,场景一定因为他们之间的快乐互动而变得饱满。儿童的“故事嘴巴”,不会因为没有同伴而无法施展,只要有“对象”――可以是亲近的人,可以
4、是熟悉的人,可以是陌路的人;可以是狗鸟虫鱼,可以是花草树木,可以是玩具模型,可以是桌椅板凳。他们的故事匣子就可以打开,滔滔不绝,津津有味。这常常与所谓的教育教学“规则”和“秩序”相悖。 二、儿童具有“故事思维” 儿童的故事思维不仅表现在语言上,更可以通过线条进行表达。各种各样儿童画,透过画面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儿童画里不仅有他们的审美――喜欢穿裙子,画面中的姑娘一定穿着裙子;喜欢扎着小辫子,画面中的主要人物一定留着高翘的马尾巴或者一直垂到身体下方的长辫子。这里更有儿童心中蕴藏的故事。这是笔者捕捉到的
5、一幅儿童留在黑板上的“随笔画”,没有任何预设,只是一位儿童信手拈来之作。时间――春天;地点――野外;环境――阳光明媚,花儿盛开,鸟儿歌唱;事件――4一个女孩子在玩气球。画面留下了空白:小女孩手中的气球是怎么来的,她要向什么地方去,和谁一起玩。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幅画,故事的元素充分而饱满;就是这么一幅平常的画,就将儿童的故事思维和游戏状态表达得一览无余。 三、儿童具有“故事动作” 儿童不仅是故事的发现者,还是故事的参与者和创造者。他们常常会“无中生有”――在成人视野之外,与伙伴、动物、植物、玩具发生故事
6、,这些故事常常是借助动作来演绎的,因此有儿童的地方常常“鸡犬不宁”“鸡飞狗跳”;他们还会“平地惊雷”――在看似平静的环境中,儿童的故事“创作”却暗流涌动,如火如荼,在突然之间故事进入“高潮”,形成“波峰浪谷”之势。他们还会“锦上添花”――热闹的氛围下,唤起了儿童制造“新故事”的热情,他们在已经发生故事的基础上,继续前行,手脚并用,感官互动,不断加大故事的“喜剧”效果,将故事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这样的故事“创造”在宽容的成人眼里是天性使然的“顽皮游戏”,在偏执的成人眼里却是蓄谋已久的“故意捣乱”。 四、儿
7、童具有“作家天才” 表现在儿童行为之上,蛰伏于儿童精神之内的“故事属性”,在成人世界里并没有得到足够理解,即便在小学教育体制中也没有充分予以确认,特别是习作教学,这么鲜活而丰富的教学富矿,被置于课程之外,却建立起另外一套游离于儿童身体和精神之外的训练系统。因此,真正的“童年故事”难以登上习作教学的大雅之堂,更让故事的主角对自身的“游戏”本性,产生了罪恶感和道德沦丧感,使他们对自己拥有的饱含童真童趣的故事天性避之不及,甚至千遮百隐。为每一个童年故事拂去“原罪”,除去道德的审视,为每个儿童提供安全自在的讲
8、述情境,让每个儿童的“故事属性”回归自我,这是“故事性写作”课程开发的逻辑起点。4 儿童有了故事并不意味着“故事性”习作教学顺理成章。从原生态故事到习作教学,再到儿童具体的故事言语,还有一段现实曲折的路径要走。好的故事“引子”就像一束火把,能够一下子照亮儿童的心灵,让整个课堂变得温暖起来,敞亮起来;好的故事“引子”就像温润的土壤,儿童心灵的种子一旦浸润其中,就会立即生根发芽,蓬勃成长。 (责任编辑全玲)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