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哈斯宝《新译红楼梦》的翻译技巧研究

探究哈斯宝《新译红楼梦》的翻译技巧研究

ID:24906823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6

探究哈斯宝《新译红楼梦》的翻译技巧研究_第1页
探究哈斯宝《新译红楼梦》的翻译技巧研究_第2页
探究哈斯宝《新译红楼梦》的翻译技巧研究_第3页
探究哈斯宝《新译红楼梦》的翻译技巧研究_第4页
探究哈斯宝《新译红楼梦》的翻译技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究哈斯宝《新译红楼梦》的翻译技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究哈斯宝《新译红楼梦》的翻译技巧研究  【摘要】哈斯宝是中国清代蒙古族文学翻译家,文学批评家。哈斯宝的蒙古语意为玉的护身符,系仰慕《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而自拟的笔名。《新译红楼梦》的书中有40篇回批的文章,对曹雪芹先生的《红楼梦》的主题思想、人物塑造和表现技巧等方面都作了一一的评点,而且他的见解十分精辟。而在哈斯宝看来,“《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就是忠贞与奸佞、正气与邪气的斗争。”从1970年代中期以来,人们对于哈斯宝《新译红楼梦》关注的焦点主要在文本解读方面。而往后的10年中,慢慢地逐渐转化为对其

2、翻译技巧上的探究。而众所周知,在《红楼梦》中出现了上千人的人名,而且各个主人公的名字又有着独具特点的含义,所以人名的翻译特点就是我们讨论的最重要的一点。哈斯宝自己说:“我要全译此书,怎奈学浅才疏,不能如愿,便摘出两玉之事,节译为四十回。故此书亦可名之为《小红楼梦》了。”这本《小红楼梦》,除了译本本身十分重要而外,译本在每回译文后面还附有回批,共四十篇回批。那么除了人称的翻译之外,回批也是其作品的一个两点。那么我们就这两个问题来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关键词】哈斯宝新译红楼梦翻译特点翻译技巧  【中

3、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86-01  一、哈斯宝《新译红楼梦》翻译特点5  哈斯宝是曹雪芹的崇拜者和追随者,他不断称赞曹雪芹先生的创作才华,说:“作者真是无所不能,无所不晓。”他出身于一个有文化素养的地主家庭,自幼受到蒙、汉古代文化的熏陶,对于蒙、汉历史典籍和文学作品极为熟悉,喜好音乐和绘画。从其译著的序言、读法、总录和评点文字看,他的世界观以儒家思想为正宗,同时掺杂着佛教、道教思想。  二、哈斯宝《新译红楼梦》翻译技巧的应用  (一)

4、人物称谓的翻译  在大多数语言中一般有两种称呼格式,即名字和代名词。通常一些特定称谓在文中的展现,只是为了丰富人物在故事情节中的内涵和反应一定的文化特点,其实如果想要用合适的翻译来完全概括其中的含义是十分困难的。  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大多数场合下其家庭成员之间都不使用真正意义上的亲戚称呼。  (二)长者称谓词翻译  这个词在《红楼梦》中出现频率很高,我们举例说明首先我们来讨论“老爷”一词的翻译特点。这门子忙上来请安,笑问:“老爷一向加官进禄,八九年来就忘了我了?”(第四回)。在这里的“老爷”

5、指的是贾雨村,英文很多翻译被翻译成“尊敬的阁下”,其实这样的翻译十分的正确。因为在《红楼梦》中很多情况下去贾府做客的客人们要使用“老爷”来称呼贾政,用“大少爷”来称呼宝玉,这些尊称不仅表现了他们阿谀奉承的意图,同时也表现了由于社会地位的原因他们不得不如此。而老爷也是成了一些很多人们口中表示奉承的词语。5  (三)回批、回译的作用  很多人认为回译是在浪费时间,做无用之功。但是其实不然,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相似、相同之处,是翻译中采用“归化”方法的客观依据。而“异化”则主张保留原语文化的特有表达方式,把

6、它输入到译语文化中去。“白”与“黑”在蒙汉两个民族中有截然不同的意思,在翻译过程中必须研究其母语中的意义,把它稳妥地转换到译语中去。哈斯宝精通蒙汉两种文字。他翻译汉族文学作品时有自己的一套审美原则和艺术主张。回译在笔译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学习者通过比较中英文的差异了解词语搭配的概念,以此来减少带有中文色彩的译文。哈斯宝的回批,对于《红楼梦》中的人物,十分注意地加以评议,有的见解也是十分独到的,值得我们加以研究。哈斯宝在分析人物时,透过现象来深入了解人物的本质和面貌,显得更加生动和真实。  

7、三、结束语5  总的来说,将汉文作品大量译为蒙古文是蒙古族文学史上的一大景观,其中,尤其是小说的翻译最为繁荣。《红楼梦》中人物姓名复杂多变,各具特点,人们可以从名字看出人物的性别、社会地位、长幼尊卑,而且很多名字看似都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文学翻译的发展,又需要蒙汉语言兼通人才的大量出现,民族之间的审美理想等方面的日渐相似,甚至沟通更为密切。各个民族的语言,词义搭配的情况是很不相同的,都带有强烈的民族性。当然,各个民族语言词义的搭配,总是有一些共同性的,这是因为事物都有共同性质。红学研究发展到今天,许

8、多人偏离了《红楼梦》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却陷入了考证的谜团中去了。在那个年代,哈斯宝就指出了红学研究方面的这种错误倾向:“读此书,若探求文章的神灵微妙,便愈读愈得味,愈是入神;若追求热闹骚噪,便愈读愈乏味,愈是生厌。”作者哈斯宝能够从社会矛盾的高度去理解《红楼梦》最精华的主题思想,把握住了作品的精神实质,这一点高于和他同时代的那些把文学当作猜谜的索隐派的作家。他不仅仅领悟了曹雪芹的创作技巧和情绪表达的出发点,而且能够体会书中隐藏的伏笔的艺术。说:“此书中诗谜小令而下并无一句空话。读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