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906701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7
《多例头位梗阻性难产的临床价值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多例头位梗阻性难产的临床价值研究刘咏前郭县妇幼保健院,吉林松原131100[摘要]目的研究头位梗阻性难产的临床特点,并探讨有效的分娩方式。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头位梗阻性难产患者86例,按照患者的分娩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经阴道分娩)和对照组(剖宫产分娩),两组患者数量均为43例,分析产妇发生头位梗阻性难产的原因,比较两组产妇的难产产程,同时统计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率。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头位梗阻性难产的原因主要包括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宫缩乏力、产道异常、胎头位置移动。对照组
2、的第二产程延长率为39.5%,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3.2%;观察组的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率分别为7.0%和9.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4%和20.9%。第二产程延长率、并发症率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产妇产程和胎头下降的关注,是及早发现头位梗阻性难产的有效方法,临床上可优先采取经阴道分娩结束妊娠。[.jyqkin或低于120次/min。②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出生后1min或3min的Apgar评分水平低于6分。1.3.3产妇并发症①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1d内产妇失血量超
3、过500mL。②软产道损伤:分娩过程中或分娩后产妇软产道有裂伤等症状。1.4统计方法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该组研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2结果2.1头位梗阻性难产的原因该组研究的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发生头位梗阻性难产的原因主要包括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宫缩乏力、产道异常、胎头位置移动四个方面,两组患者发生难产的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难产产妇的产程延长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第二产程延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他两项产
4、程延长率则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产妇的并发症比较观察组产妇中有1例发生产后出血,产褥感染2例,并发症率为7.0%,对照组中有3例发生产后出血,软产道损伤2例,2例产妇出现产褥感染,并发症率为16.4%。所有并发症产妇均经手术或药物治疗等处理后,症状消失,无死亡病例。观察组产妇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2.4新生儿的并发症比较新生儿的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有2例新生儿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颅内出血各1例,
5、总并发症率为9.3%;对照组新生儿中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颅内出血的患儿数量依次为4例、3例和2例,总并发症率为20.9%。所有新生儿均经急救后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新生儿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3讨论3.1头位梗阻性难产的发生原因分析头位梗阻性难产属胎儿头部先露出的难产类型,是指由于两个或多个分娩因素相互作用,引起胎儿头盆的不对称,进而导致胎儿在分娩过程中无法克服增大后的分娩阻力,从而造成难产[3]。总结临床经验可知,导致头位梗阻性难产的
6、原因主要包括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宫缩乏力、产道异常等。头位梗阻性难产的发生机制为:由于上述原因引起胎儿头骨的变化,导致胎儿头部无法与骨盆保持良好适应性,在子宫口形成机械性梗阻,导致胎头旋转异常,延长产程;此时若未得到有效处理,则可能导致宫颈水肿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引起继发性宫缩乏力,进一步加大胎儿通过骨盆的难度,发生梗阻性难产。该组研究结果显示,造成头位梗阻性难产的原因主要为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宫缩乏力、产道异常和胎头位置移动严重,其中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是导致头位梗阻性难产的主要原因,在对照组
7、和观察组中所占比例分别为34.9%和30.2%。持续性枕后位和持续性枕横位是胎头位置异常中的常见类型,其发生原因主要为由于胎头的俯屈状态不佳,在通过产道时的径线相较于正常体位有明显延长,导致胎头旋转受阻而引起难产[4]。此外,产道异常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抬头的位置异常。3.2头位梗阻性难产的最佳分娩方式有研究表明,由于头位梗阻性难产的发生原因不同,对于分娩方式的选择也有较大差异,常见的分娩方式主要有剖宫产、经阴道分娩两种。曾华霞等[5]的研究结果显示,以经阴道分娩方式结束分娩后,产妇发生产后出血、软产
8、道损伤等并发症的比例为7.5%,明显低于剖宫产组的16.9%;且经阴道分娩胎儿的并发症率也显著低于剖宫产组。该组研究提示,观察组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率分别为7.0%和9.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4%和20.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曾华霞等的研究结果比较无较大差异[5],表明该组研究有较高可信度。值得注意的是,在分娩过程中若发生第二产程或活跃期明显延长,可能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不利结局[6]。该组中未发生新生儿死亡事件,推测其可能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