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895769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以心换心,春风化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心换心,春风化雨 逆反心理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不愿顺从的心理状态。它的出现存在明显的年龄特征,在初中学生身上表现尤为突出。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对教师的教育乃至所有的言行都持否定态度,使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久而久之还可能导致矛盾激化,在不良因素的诱导下还有可能滑向犯罪的边缘。因此,身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清楚地意识到,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正常的心理现象,并对它进行及时有效、科学地疏导。进而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塑造健全的人格,有效配合学校的德育。 一、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分析
2、 逆反心理在初中学生身上不但表现特别突出,而且形式也多种多样,根据成因大致有禁果逆反、超限逆反、归因逆反、失衡逆反等几种表现。此外,在教育实践中还有一种人格型逆反。初中学生正处于心理生理快速生长时期,形成逆反心理的因素比较复杂,既有生理发展的内在因素,又有社会的外在因素。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是逆反心理产生的重要原因。 首先,逆反心理的产生有其生物基础,也就是遗传因素。4 不同人种遗传下来的个性特性,既有有共性,同时又表现出千差万别的个性,其中就包含亲代不同性格的遗传。这种性格遗传的差异,正是形成了人
3、们逆反心理的生物前提。一般说来,那些性格呈情绪化、外向独立、急躁冲动的个体,其后代逆反心理形成较早并表现明显,反之则异然。、 其次,初中生逆反心理的产生还有其社会原因。 遗传因素只是为这种心理现象地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环境(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影响让这种可能性成为现实。 第一,家庭和社会不良风气是逆反心理产生的诱因。如家庭的破裂,家长对子女要求过高,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等,都会导致逆反心理地出现。 第二,学校的不良教育的影响,是产生逆反心理的客观因素。有些教师言行不一的做法;有的教师处理问题的态度方
4、法简单粗暴;处理问题不公正等等不良现象,都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客观原因。 再次,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是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观原因。 初中阶段是学生独立自主意识迅速发展期,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成为他们重要的心理倾向,然而这些需要的发展与满足,常常会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与阻碍,独立意识、独立人格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挫折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由挫折所产生的消极情绪不断蔓延,逆反心理便随之产生。 逆反心理是大多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一旦形成就会产生消极的思维定式,与外界认为地
5、对立或对抗。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既要直视其存在,更要积极采取措施应对。 二、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应对策略 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要从解决客体环境与主体需要之间的矛盾入手。 1.循序渐进,因势利导4 心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承,需要在良好的心理认同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在面对有逆反学生要春风化细雨,因势利导,形成心理上的认同。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首先要慎用禁令。被禁止的东西更容易激发人的好奇心和探究行为,为了避免所谓的"禁令逆反",能用其他方法消除的就不要用禁止的方法。例如在处理"青春
6、期恋情"这一敏感话题时,可通过开设活动课,帮助学生确立合理的与异性交往理念。如果必须选用禁止的方法时,一定要说明禁止的理由,而且有理有据。 其次要平等的与学生沟通。青少年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与成年人都大不一样。如果教师能够经常做到"心理换位",就能体会学生的苦恼,更深刻地了解学生的需要。 再次要客观地评价学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客观、实事求是,不带个人情绪。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许多学生的逆反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教育情境的不适当造成的。公开情境下的教育批评就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引起情境逆
7、反,而在私下进行对话产生情境逆反的可能性就要小的多。 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的方法。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量对学生多地鼓励、宽容,尽可能少地批评、指责,使学生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劝导,逐渐改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和不良行为。 2.营造氛围,宽容接纳4 班级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生活环境,学生在班级中有强烈的参加集体生活、获得友情、受到重视等内在心理需求,因而十分重视集体对个人的要求、评价和信任。班级之间的心理气氛不一样,情境也不一样,产生的具体行为也就不同。除去营造氛围
8、之外,教师还应经常开展班级活动,班级活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学习如何遵守规范和规则,一方面能使他们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渐渐地开始接纳自己、接纳他人,从集体活动中收获快乐。 3.共同协作,师生共享 家庭因素是导致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温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在发现问题后应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加强沟通和交流,促成家校合作,帮助家长更新观念,走出家教的误区,在现实中架起家长与子女沟通对话的桥梁,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