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与药物溶栓治疗疗效的对比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与药物溶栓治疗疗效的对比分析朱炳豹(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心内一科472000)【摘要】目的介入治疗(PCI)与药物静脉溶栓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一2011年2月间用上述两种方法治愈的心肌梗死患者150例(介入组与静脉溶栓组各75例)进行跟踪研究,分析两组患者三年内再次心脏事件发生率、生存率及心功能情况。结果1年时介入组和溶栓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1例和14例;3年随访时介入组和溶栓组再次心脏事件发生分别为15例和21例,介入组和静脉溶栓组生存率分别是93.3%和86.7%;介入组心功能优于溶栓组(P<0.05)。结论介入治疗较静脉溶栓治疗心
2、肌梗死能明显降低再次心脏事件发牛.率,提高生存率,改善心功能。【关键词】心肌梗死介入治疗静脉溶栓治疗【中图分类号】R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5-0332-02心肌梗死(AMI)为临床常见急性疾病,再灌注治疗是治疗心肌梗死必要的、有效的手段[1],再灌注方法主要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药物静脉溶栓两种。木文通过对患者三年跟踪随访就再次心脏事件、心功能、生存率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患者选择介入治疗与药物溶栓治疗的疗效差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标准:随机选取2010年2月一2011年2月间首发心肌梗死患者,所有入选患者无既往心衰病史,均排除肿瘤
3、、全身免疫性等疾病,按住院期间治疗方法分两组:介入治疗组75例,男性32例,女性43例,年龄33〜81岁,前壁心肌梗死38例,下壁心肌梗死37例,合并高血压54例,高血脂57例;药物治疗组75例,男性36例,女性39例,年龄35〜79岁,前壁心肌梗死42例,下壁心肌梗死33例,合并高血压58例,高血脂61例,入选资料无明显差异。1.2治疗方法1.2.1介入组入院即嚼服阿司匹林300mg,UI服氯毗格雷300mg。运用Judkins穿刺法经过股动脉途径或者挠动脉途径实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依据血管狭窄程度,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梗死相关动脉(IRA)病变显示清楚则直接置入支架,否
4、则先使用球囊预扩张后再置入支架。介入组成功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1.2.2溶栓组入院检查无出凝血异常后,行溶栓治疗。立即嚼服阿司匹林300mg,后普通肝素5000U静脉注射,再给予rt-PA(栓体舒)8mg静脉推注,继而42mg静滴90min内注射完毕,总量50mg,持续静脉滴注普通肝素800〜1000U/h,持续2d改为低分子肝素0.4ml皮下注射4〜7d。溶栓组再通标准,符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法参考方案。1.3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后7d行超声心动图测定,检查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通过门诊随访、
5、电话随访3年,随访内容:再次心脏事件、心功能和生存率情况。1.4统计方法应用spssl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临床结果介入组75例患者,共植入支架96枚,再灌注成功率为94.7%,静脉溶栓组75例患者,再灌注成功率为89.7%。入院7d吋对患者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显示:LVEF指标介入组(58.3±2.5)%优于溶栓组(49.2±3.8)%,t=1.338,P=0.046,LVEDD指标介入组为53.53±6.12mm优于溶栓组为56.22±
6、;5.75mm,t=1.176,P=0.014。随访结果:介入组与药物溶栓组随访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生存率及心功能见下表:结果显示:经治疗后随访1一3年间,心脏事件发生率介入组小于溶栓组(p<0.05),心功能介入组明显优于溶栓组(p<0.05),生存率介入组大于溶栓组,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具有可比性。3讨论心肌梗死后由于心肌缺血坏死导致心室负荷状态改变,心肌收缩舒张不协调使心室壁变薄,在梗死区域出现心室扩大,非梗死区反应性肥厚及纤维化,后期整个心室扩大,发生心室结构重塑,影响心功能[2】;所以在心肌梗死治疗中,及吋开通患者梗死动脉血管,增加心肌梗死区域供血,减少心肌坏死,最人限度改善心
7、功能是治疗心肌梗死的关键[3】。我们观察到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及随访期,介入组在LVEF指标、LVEDD指标、心功能、生存率都明显优于药物溶栓组,说明介入治疗后血管重建,冠脉血流恢复,使心肌得到最大限度的再灌注,有效改善了心功能;药物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及心功能数据和死亡率均高于介入组,可能是药物治疗不能减轻梗死血管狭窄程度,心肌缺血没冇明显改善,造成心肌坏死面积增人,心脏重塑加重,影响心功能。因此在技术